黃星輝,男,1964年6月生,中共黨員,攀枝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參加工作34年來,黃星輝始終堅守疾控工作一線,用執著的信念,默默耕耘疾控事業,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書寫了不凡的人生。曾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先進工作者。
疾控路上的“尖兵”
1986年,黃星輝走上了公共衛生事業崗位,他像海綿一樣不斷吸取精華,不斷向前輩學、向同事學,無論工作多苦多累,從無怨言。2001年,攀枝花市成為省級流感監測點。黃星輝帶頭組織開展流感流行病學監測、流感樣病例監測、健康人群血清抗體水平及病毒學監測,工作成績位于全省監測點前列。2004年,黃星輝主導開展全市傳染病疫情監測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網絡直報。此后,全市傳染病報告質量大幅提高,全市法定傳染病發病率持續下降。2005年,市疾控中心成為全國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開始進行流感病毒的分離鑒定。黃星輝身先士卒,帶頭奮戰在采樣第一線,經過艱苦努力,攀枝花市的流感監測能力和開展情況達到了先進水平,為全國流感監測及世界衛生組織制定流感疫苗成分做出了貢獻,也填補了攀枝花市病毒病原學監測的空白。
此外,黃星輝還組織開展實施了“食源性疾病監測項目”,制定了攀枝花市沙門氏菌監測網監測方案;組織在全省率先啟動全市范圍內的傳染病預警工作。
2012年,黃星輝被選拔為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負責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免疫規劃、慢性非傳染病防治等工作。在他的引領下,攀枝花市2個縣(區)建成全省免疫規劃示范區,獲得了“四川省免疫規劃示范區”稱號,全市建立了免疫規劃信息平臺,實現了兒童預防接種信息共享,并建成攀西地區第一個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不斷提高,麻疹發病控制在歷史較低水平,無免疫規劃疫苗針對傳染病暴發。
公衛事件中的“戰士”
疾病預防控制的路上,黃星輝勤學善思、勇于探索、敢為人先。尤其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及疫情處置中,他敢于擔當,沖鋒在前。
2003年,非典肆虐。接到攀枝花市第一起疑似非典疫情報告后,黃星輝立即帶領相關人員趕赴現場,經認真、仔細的流行病學調查后,排除非典。起草方案、實施培訓、參加檢疫、一線流行病學調查……市內隨處可見他忙碌的身影。
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發生6.1級地震。黃星輝第一時間到達工作崗位,主動請纓擔任駐仁和區平地鎮衛生防病工作隊隊長。在災區連續工作的12天,他帶領隊員深入12個行政村、36個組開展災后評估、衛生防疫和健康教育,確保了地震災區未出現傳染病的暴發流行。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席卷全球,黃星輝克服重重困難和壓力,帶領大家積極投身防控工作,出色地完成了防控任務;2013年“4·20”蘆山地震發生后,黃星輝率攀枝花市醫療救援與衛生防疫隊支援災區雅安市寶興縣五龍鄉,在一個月的對口支援中,全面開展了安置點建設指導、消毒指導、疾病監測、預防接種、水質監測、健康教育及醫療救治等工作,圓滿完成了對口支援任務。
抗疫戰場上的“先鋒”
新冠疫情發生后,在黃星輝的建議下,市疾控中心召開緊急會議,及時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做好防控疫情的準備。也是從那一天起,黃星輝就進入了戰時狀態。
“剛開始,我主要負責綜合協調和信息宣傳,后來因疫情需要,我又負責現場處置工作。”疫情發生后,黃星輝身兼數職,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指導各行各業進行宣傳。
1月28日,攀枝花市發現第一例疑似病例。黃星輝隨即帶隊趕赴現場調查,直至凌晨。回到單位后,他匆匆吃碗泡面,又趕緊指導撰寫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緊接著,第二例、第三例出現……每一例患者的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追蹤、生活軌跡梳理、疫情報告撰寫、報告審核等,黃星輝都親力親為,直到攀枝花市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
當提及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時,黃星輝說:“這份榮譽是激勵更是鞭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更加愛崗敬業,為疾控預防控制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責任編輯:高晟寒 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