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海,男,1951年4月生,中共黨員,吉林省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傷科主任醫師。享受2002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全國名中醫、“吉林好人·健康衛士”等榮譽。
創立思路 形成體系
從醫50載,從赤腳醫生到全國名中醫,趙文海以“醫無德者,不堪為醫”為人生信條,在醫療、教學、科研一線勤懇工作。在國內開展中醫藥對骨壞死病、骨關節炎、骨質疏松癥等疑難疾病的研究,創立“益腎除弊”的診療思路,形成了骨疾病辨證論治體系。救治患者3萬余人,因療效顯著醫德高尚深受廣大患者認可。
趙文海教授承擔省部級以上科學研究與教學項目20余項,主編國家普通高等院校規劃教材等10余部,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余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發表科技核心、中文核心及科學引文索引(SCI)等學術論文110余篇。
育德樹人 桃李芬芳
1951年,趙文海出生于吉林省雙遼縣。1970年,他被鄉親們推舉當上赤腳醫生。1973年,趙文海如愿進入了吉林醫科大學中醫學專業學習。
品學兼優的趙文海,于1977年留在長春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骨傷科工作。1982年,趙文海師承國醫大師劉柏齡,開展對骨壞死病、骨關節炎、骨質疏松癥病因病理、辨證施治方面的研究。他總結出一套完整的骨傷診療診治體系,先后培養了200余位中醫骨傷傳承人,開展示范門診。作為長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他孜孜不倦培養后備人才,以學生為中心,拓展課堂教學環境,使學生系統地掌握中醫骨傷科學理論和常見病的辨證論治,培養學生解決臨床復雜問題的能力。
精術鑄魂 惠及百姓
行醫50年,走進百姓身邊是趙文海教授在臨床、教學、科研三個主要內容中的“必修課”。
無論在平時還是疫情時期,他都堅持走到群眾身邊開展義診活動,在長春市康城社區、東梅社區等50余個社區都有他的足跡,兒童福利院、養老院、離退休工作站等,更是他經常重點關注的地方。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趙文海教授身先士卒,積極投身抗疫一線開展救治。疫情好轉后,帶領博士生、碩士生走進社區義診,詳細了解居民的身體情況。
走近百姓身邊,開展疾病篩查與宣傳教育。2019年,基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趙文海帶領天池傷科傳承人,來到靖宇縣,免費為當地居民開展骨質疏松癥早期風險人群中醫健康辨識篩查活動。2020年在深圳,舉辦小小中醫師活動,為小朋友們講解中醫天池傷科流派的起源、發展及成就,并帶領小朋友開展中藥辨識、中藥制作活動,兩項活動一直延續至今。
一次次的仁心義舉見證了大醫風范。從赤腳醫生到如今的全國名中醫,這條人生路上,趙文海始終信守歷代醫圣的教導,術為本,德為魂,守望蒼生,治病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