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晶,女,漢族,1982年12月生,中共黨員,青海省中醫院兒科主治醫師,2007年畢業于甘肅中醫藥大學,師從全國名中醫陸長清,從事中醫兒科已十年有余,在小患者的家長群體中有很好的口碑。曾獲青海省衛生健康委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緣起家人健康?立志自修良醫
代晶出生在甘肅省榆中縣,在她16歲時,因小侄子患了一場大病,看到了中醫的神奇,下決心學習中醫。
2002年,代晶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甘肅中醫藥大學,經過五年的學習,逐漸掌握了中醫內、外、婦、兒等常見病及多發病的治療,中醫兒科成績尤為突出,2007年9月至青海省中醫院兒科工作,跟隨全國知名中醫陸長清,系統學習了陸老對小兒呼吸系統疾病、脾胃疾病及疑難雜癥的治療。她在學習期間用心問病史,仔細切脈、記錄老師的處方,在四診之后自主思考患者病癥類型,用何種主方,怎樣加減,然后對照查看與老師的辯證思路是否一致,選方用藥是否相同。若相同,則知道自己的辯證思路和老師一致;若不同,則考慮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哪些藥用的得當、哪些欠妥等等,有些特殊用方用藥或特殊劑量則更需要仔細的揣摩。
經過五年的跟師學習,較為全面地掌握了陸老的用藥思路。2010年起,代晶獨立出診,秉承了陸老用藥“輕、靈”的特點,親和耐心對待病人,繼承發揚陸老做好人、做好醫生的優秀風格。
學無止境勇創新?用心鉆研秉初心
在工作中兒科醫生比其他醫師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小兒科是“啞科”,這就考驗醫生多問多觀察,通過對家屬的相關詢問,一點一點地搜集病情信息;對患兒細致入微的觀察,一點一點地捕捉病情變化。
一個冬日的上午,一位母親抱著孩子來看病,陪同而來的有孩子的父親、爺爺、奶奶等五六位親人。據了解,孩子出生才15天,但總是莫名的哭鬧,已經兩天不吃奶了。患兒的家長不明白孩子到底怎么了,量體溫不發熱,全身皮膚也沒有異常情況,只好來求助醫生。經過仔細查體,代晶發現孩子緊握的左手無名指上纏繞著一根頭發,手指未端已經明顯充血腫脹,頭發已嵌入患兒的皮膚里,在紅腫破損的皮膚勒痕處有膿液流出。因為正值隆冬,患兒包裹過嚴,而新生兒的小手又常常緊握,孩子的家長沒有注意到這根細細的頭發,導致患兒受到傷害。如果當時沒有做到細致的查體,估計也很難發現問題所在。
作為一名醫生,只有不斷地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才能贏得患者信任。近幾年來,代晶多次外出進修學習,帶著平時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虛心請教,不斷學習和掌握中醫兒科疾病治療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療法,了解兒科發展的新動態,積累經驗。回到醫院后,她把學習到的新技術廣泛應用于臨床,盡力減輕患兒的痛苦和家長的經濟負擔。她率先在青海省內開展了冬病夏治三伏貼防治小兒哮喘,小兒捏積療法聯合小兒消食合劑治療小兒厭食癥等。采用這些新的技術既避免了打針吃藥的弊端,又節約了醫藥費用,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達到青海省領先水平。她積極進行研究,已撰寫7篇論文在國家刊物上發表,2項技術獲省內先進。
“大音希聲,大愛無痕”。代晶同志在十余年的行醫生涯中,用愛崗敬業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對這八個字做了最好的詮釋。她堅信她所選擇的路是正確的,所從事的職業是光榮的,這一切都是職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