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346527429.jpg
上榜好人
李拴州
上榜理由
這是一次少年時代的激情選擇,卻是一份癡心不改的平凡工作;這是一場長達35年的無私奉獻,更是一首無怨無悔的生命贊歌。他身背藥箱,拄著拐杖,長年累月穿梭在屯留縣吾元鎮的田間地頭和農戶村舍,為村民們把脈診療,懸壺濟世。三十五載春華秋實,三十五載風雨兼程,他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執著地艱難行走,熾熱地播撒善美,用最溫暖最無私的方式詮釋著濃濃的桑梓情懷,用最樸實最平常的形象展現著新時期鄉村醫生的魅力風采。
“鐵拐”村醫李拴州行醫35年:拼命為救命 行醫即行善
來源:中國文明網綜合    發布日期:2014-03-17

    長治市屯留縣吾元鎮嶺村,李拴州沿著一條蜿蜒顛簸的小路,走到離村子2公里外的甘草灘候車點。與其說是走,不如說是跳——李拴州一條腿,借助一根鐵拐。
  嶺村,地處屯留、沁縣、襄垣三縣交界,離屯留縣城35公里,是個偏僻的小村子,全村400多口人分布在10個自然村里。村村之間最遠的,有6公里;最小的村子,僅有兩口人。
  就在這山大溝深的村子間,李拴州靠一條殘腿,走過了35年。路數不清走了多少里,拐杖數不清折斷了多少根,他記不清救治了多少病人,但被他救治的每一位病人卻記住了他。

    在病人的眼中,李拴州就是他們的親人,從他們的眼神中,流露出的是感激和信任。(資料圖片來源:山西日報)

1.突發疾病——尋夢少年意外折翅立志從醫

 

 

    今年54歲的李拴州,第一次肩背藥箱走村串戶時,還是個十七八歲的毛頭小伙子。三十五載風霜雨雪,他一步步走過,見證了“赤腳醫生”這個時代記憶符號的朝陽和黃昏。
  16歲那年,李拴州遇到了他人生最大的一次劫難。那年,李拴州的膝蓋莫名其妙地疼了起來,一開始,他以為自己是腿上生瘡了,沒當回事兒,到最后痛得實在不行了,去醫院一檢查,被確診為骨肉瘤,醫生給他做了緊急截肢手術,他從此失去了左腿。“哪是生瘡啊,連骨頭都爛了,醫生說,再不治連命都沒了。”回憶起這段往事,李拴州樸實的臉上露出一絲無奈。
  正是尋夢的年齡,卻意外折斷了翅膀。李拴州備感消沉、絕望。可有一天,他忽然想到,自己因為耽誤了病情而落下殘疾,而村里又沒有一名醫生,鄉親們會不會重蹈覆轍呢?他感到了后怕。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李拴州毅然決定要當一名救死扶傷的鄉村醫生,只有這樣才能使鄉親們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錢,有病才能夠及時診治,才不會耽誤病情。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親。父親聽后撫摸著他的傷腿語重心長地說:“醫者,應德為先,技精良。孩子,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吧!”父親的話他牢牢記在心中。
  于是,傷好之后,李拴州便去了村衛生所幫忙,這年,李拴州17歲。從此,他從最開始幫醫生取藥、抓藥的學徒工做起,刻苦學習,漸漸成為一名能夠獨當一面的鄉村醫生。

2.踐行諾言——“隨叫隨到”的醫生成村民健康“活檔案”

 

 王踽踽前行在山村小路。(資料圖片來源:山西日報)

    吾元鎮嶺村地處屯留、沁縣、襄垣三縣的交界,嶺村位置偏僻,山大溝深,村民居住很分散,全村400多口人分住在一個一個的小自然村里,最多的時候有13個自然村,村與村之間相距最遠的有十多里路,有的村更是在高高的山梁上。但不管是三更半夜,還是大雪封山,只要有人來找,李拴州從來不說二話,背上藥箱便立即出發。

  從上世紀90年代起,李拴州就成了村里唯一的醫生,村里誰有個大災小病,他都要過去看一下。村里有幾個老病號,他更是定期去家里給他們做檢查。胡根成老人是村里的五保戶,老人體弱多病,身邊又沒人照顧,李拴州就成了他的親人。他隔三岔五就來看望老人,幫他檢查身體,知道老人生活拮據,他很多時候連醫藥費都不收。
  李拴州說,對于病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雖然有時很累,但是每當看到病人康復,就感到欣慰,也是最放松的時候。

    李拴州每個月都得跑趟縣城,目的地只有一個——縣新農合醫療管理中心。鄉村公交車是他去縣城的唯一方式。上車時,一手抓住扶手,身體全部重力壓在一根鐵拐上;身子往前一沖,腿一縮,攀了上去。到了縣城,拄著鐵拐走在街上,步幅大,腳步快,甚至比常人速度都快,“這比山路好走”。
  一個藍色小布袋,是他的“公文包”,里面是2012年12月份全村85名病人的詳單,包括門診統籌登記表、處方、門診病歷和藥品出庫單。最近是感冒高發期,作為村里唯一的醫生,李拴州也就格外忙。李拴州是每個村民最鮮活的健康檔案。村民既往病史、用藥過敏史和家族病史,甚至連村民自己都
不清楚,而他卻對此了如指掌。從兒童計劃免疫、頭疼腦熱治療,到傳染病、地方病防治,他執著地守護著鄉親們的健康。“村里有這么認真負責的村醫,是村民的福氣啊。”馬俊玲感慨地說。

3.不辭勞苦——只要精神不垮,拄著拐杖照樣能為鄉親們治病療傷

 

 

屯留吾元鎮“鐵拐”村醫李拴州。(資料圖片來源:山西日報)

    “只要精神不垮,拄著拐杖照樣能為鄉親們治病療傷!”身背藥箱,拄著拐杖,行走在崎嶇的山路上,一年四季,寒來暑往,這是李拴州留給嶺村村民們最常見的印象。
  由于長年奔波,李拴州的拐杖斷了一根又一根,究竟換過多少根拐杖,連他自己也記不清。后來他索性做了一根鐵拐杖,“鐵拐杖雖然沉重,用起來不順手,但是斷了焊一下還能再用,對我來說挺實用的。”李拴州說。
  1996年,李拴州買了一輛摩托三輪車,外出行醫方便了很多。平時村民們有什么需要,李拴州把藥箱和拐杖往三輪車里一放,就開著三輪車過去了,十幾年下來,他已經用壞了三輛車。
  李拴州行動不便,可他從來沒有因為這樣而停下自己為鄉親們解憂的腳步。雨雪天氣,路滑難行,可偏偏又是感冒、發燒等疾病的高發期。每次只要鄉親們有什么身體不適,他總會風雨無阻地趕到家里為他們診斷治療。有多少次摔倒在風雨中,他早就記不清了。
  2011年9月的一個下午,李拴州突然接到一個村民的急診電話,說妻子肚子疼得很厲害,可外面又下著傾盆大雨,而且還有十里的山路,他二話沒說,立即帶上所需藥品趕到患者家進行診治、輸液,直至病人病情穩定后才離去,當他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到家后才發現全身早就濕透了……
  熱情的服務和精湛的醫術,讓李拴州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鄉村醫生。現在,不管是中西醫還是內外科,當地群眾頭疼腦熱找他,摔傷磕破找他,中毒搶救找他……從醫至今,他已治愈數十例內、外、婦、兒科的疑難雜癥,使十多個急診病人轉危為安。

4.義無反顧——堅守清貧終不悔,為民做實事是最大的心愿

 

 

李拴州在村衛生所里配藥。(資料圖片來源:長治日報)

    “爸爸,今天是星期天,您能不能陪我玩?”“爸爸今天要出診,你跟媽媽玩好不好?”這是李拴州早年與孩子的對話。事實上,李拴州一年到頭總像一只停不下來的陀螺,365天當地老百姓都能看到他奔走的身影。他不知疲倦地工作著,從來沒有過哪一天是休息日。
  在李拴州的心里,醫生“拼命”就是為了救命。他為病人付出了百分百的愛心,一生無愧,卻對家人甚少關心,充滿了深深的遺憾和愧疚。兒子出生了,工作太忙無法帶他,只能交給老人和妻子帶;兒子讀小學了,他更沒有時間和機會照顧他。這讓兒子常常抱怨,人家的爸爸總是和兒子在一起,我的爸爸怎么這樣忙。
  2011年,老伴萬秋平被查出患了癌癥,需要到醫院做手術,可在老伴做手術當天他都沒時間去陪伴,后來老伴出院回家他也沒時間照顧,老伴只好住到姐姐家讓姐姐來照顧。“我愧對老伴,愧對孩子,我是個不稱職的丈夫和父親……”采訪中,這是李拴州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行醫歸來,李拴州停下三輪車詢問村民的身體情況。(資料圖片來源:長治日報)

    盡管在李拴州心中藏著深深的愧疚,盡管他知道選擇了醫生就選擇了清貧與辛苦,但他仍義無反顧。“兒子現在衛校上學,學的也是醫學,等畢業后希望他能繼續為嶺村的鄉親們服務。”無疑,李拴州已經為兒子規劃了前途,讓兒子來繼承他的事業。
  當記者問及當醫生這么辛苦,為什么還要讓兒子繼承他的事業時,李拴州深情地說:“這些年來,我腿腳不便,老伴身體又不好,十多畝地和家里的許多體力活都是村里人幫忙做的。我現在老了,走山路體力明顯不支……也只能讓兒子繼續走下去來回報鄉親們了。”樸實的話語,折射出一個感恩老人的濃濃赤子之心。“人的一生,坎坷、打擊在所難免,最重要的是如何在這種境遇中去磨礪自己的心性。能為村民們做點實事是我最大的心愿……”這是李拴州發自肺腑的人生感悟。從一個弱小無助的殘疾青年,打拼成一個有益于社會的自強模范,三十五年來,他一直用實際行動實踐著自己的信念和人生價值。

道德點評:

 

    對于李拴州來說,無論是寒冬酷暑,還是深夜黎明,每天爬山涉水、走村串寨去挨家問診,有時可能會因為送一顆藥丸走十幾里山路,為的只是那份承諾與職責。
  縱然條件艱苦,收入低微,李拴州沒有被困難打倒,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堅守崗位,無私奉獻,勾勒出“白衣天使”的高大形象,詮釋了“仁心仁術”的生動內涵。讓人們知道了在艱苦、偏遠、落后的地方依舊有最美麗的人在默默堅守,無私奉獻。
 
(責任編輯:盧陽)
網友評論
生活在農村最基層,工作在鄉村一線,奉獻在百姓身邊,李拴州算得上真正的“草根”英雄。
    像李拴州一樣的鄉村醫生很不簡單!他們與社區醫生比較,有一個可貴的特點就是鄉村醫生像農民伯伯一樣樸實善良!只要一個電話,他們不管黑夜白天,刮風下雪都有會及時出診,用最適當的藥,花最少的錢給病人治病!他們真的很棒!
    堅定的信念,樸實的夢想成就了李拴州的偉大。可是當今鄉村醫生還相對弱勢,他們需要全社會的關心,需要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幫助。在未來的醫保體系中,鄉村醫生應該獲得城市社區醫生同樣的地位,享受政策支持。
山西  2014.02
人物簡介:
李拴州,男,漢族,出生于1960年2月3日,1982年至今擔任吾元鎮嶺村鄉村醫生。屯留吾元“獨腿”醫生李拴州默默行醫35年的感人事跡家喻戶曉,被鄉親們稱為“折翼天使”。他身背藥箱,住著拐杖,長年累月穿梭在屯留縣吾元榛的田間地頭,農戶村舍,為村民們把脈診療,懸壺濟世。2012年12月11日他的感人事跡在山西電視臺播出,并上報中央電視臺參加“最美鄉村醫生”評選活動。2010年被評為長治市敬業奉獻好人,2013年被評選表彰為“屯留縣2012年度敬業奉獻道德模范”。
往期回顧:
關注內容:
微博互動: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午夜福利视频韩国19禁 | 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在线观看 | 亚洲自偷自偷在线 | 日韩国产二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 午夜在线观看的那种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