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根拐杖,一條山路。35年來,李祖清在深山教學點默默耕耘,送教行程達4萬多公里。這個出身農家、也曾失學的瑤族教師,任教期間三分之二時間與拐杖為伴,卻用拐杖撐起了瑤鄉孩子的夢想,被當地群眾稱為“拐杖老師”。 備課中的李祖清。(資料圖片) 1.為多教出一個學生 鄉村“秀才”辭校長職務專心教學
在灌陽縣洞井瑤族鄉,有許多用動植物命名的村屯,野豬殿就是其中之一。1956年,李祖清就出生在野豬殿村的杉木嶺上。因家境貧窮,小學畢業就輟學了。上世紀70年代的野豬殿村,小學畢業的李祖清就算是“秀才”了,是村里屈指可數的文化人。1974年,他被推薦上了桂林民族師范學校。畢業后,他被安排在大竹源岔路口教學點任教。當時,他是岔路口教學點唯一的教師,教不同年級的十幾個學生。他白天給各年級學生輪流上課,夜晚在煤油燈下備課或打著火把家訪。一年后,由于工作成績突出,他被調回野豬殿小學任校長。 工作中的李祖清。(資料圖片) 按理,在野豬殿小學任校長,應當是李祖清“仕途”很好的起點。因為當時他不但年輕,而且是全村為數不多的中師畢業生。但一心只想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山區多培養一些優秀學生的他,一年后毅然辭去校長職務,專職從事教學工作。在此后的教學生涯中,李祖清相繼到保良小學、代門底教學點、龍木干坪教學點、架枧坪教學點任教,他的腳印幾乎踏遍了野豬殿村的每一個教學點。 2.家訪途中遭蛇咬 截肢忍痛回講臺 "在這里才能感到自己的價值"
1981年4月15日晚,對李祖清來說是一生中最難忘的日子。 上課時的李祖清。(資料圖片) 他拄著拐杖回到了課堂,在距家里5公里外的架枧坪、代門底教學點任教,這一干就是20年。 3.拒絕調往山外學校享受更優厚待遇 瑤族同胞的感激是最好的獎勵
20余年的拐扙任教生涯,7300多個日日夜夜,4萬多公里的送教行程。李祖清以驚人的毅力,一邊艱難的上課,一邊四處尋醫問藥,巴望自己的殘腿能夠痊愈。但事與愿違,由于毒素未完全排除,加上長期在山上攀爬,2003年,灌陽縣人民醫院檢查診斷,其殘腿已轉化為骨髓炎,自膝蓋以下的小腿骨全部壞死,必須截肢,否則將危及生命。2003年10月,他做了截肢手術,2004年安裝了假肢。 右腿截肢的李祖清。(資料圖片) 教育部門考慮他年紀大,行動不便,又長期在條件艱苦的邊遠教學點任教,再次決定將他調到山外學校工作,李祖清謝絕了組織的好意:“我實在離不開野豬殿那幫孩子。”李祖清的話堅定而有力。 4.教師自述: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回鄉當老師
課間編草繩,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資料圖片) 1977年7月,我從桂林民族師范學校畢業。當時能得到上師專的機會,對我來說是最大的幸運。畢業后,我懷著感恩的心,帶著報效家鄉的夢想,回到養育我的土地——野豬殿,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道德點評:
他的淡泊名利令人欽佩,辭去校長職務,謝絕組織照顧,謙讓榮譽“光環”,從不計個人得失。他的可貴,貴在堅持,貴在頑強,貴在矢志不渝,貴在愛崗敬業。一年一年,一點一滴,李老師把知識傳授給大山里的孩子。也許常人看來,這算不得什么。可正是這默默的、不計回報的付出,才讓我們一批又一批的山里孩子了解了山外的世界,走出了大山。 綜合稿件:《李祖清》 《李祖清:一位“腿殘心美”的園丁》 《最美鄉村教師李祖清:一根拐杖撐起8萬里送教路》 (責任編輯:孫茜 盧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