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貼聲”前的準備。王昊魁攝
“你就是李春軍?那這錢我不能要。”說話的是朝陽市陳連志音樂編輯工作室負責人陳連志,“早就聽說你自掏腰包給父老鄉親辦‘春晚’,為豐富群眾文化作了貢獻。今天我給你免費干活。”說著,他將李春軍遞過來的錢推了回去。
為提高節目質量、保證節目效果,今年,李春軍決定給快板《夸夸北四家子新面貌》“貼聲”。所謂“貼聲”,就是提前把節目的聲音錄制好,到時候播放。
早8點,村民孫靜來了,4歲女兒打吊瓶,她顧不上陪;出租車司機曲長虹來了,放棄了一天的生意;家住馬家溝村的李影來了,頂著寒風趕了4公里山路……
半小時后,迎著朝陽,車子駛上了崎嶇不平的山路。8名演員都掩飾不住心中的興奮與緊張。興奮,是因為這是舉辦“春晚”16年來,第一次到市里“貼聲”;緊張,是擔心自己表現不好,拖了大家的后腿。
“別緊張,大家再把臺詞熟悉熟悉,一定亮出嗓門,發揮最佳狀態。”車上,李春軍給演員們做著“心理輔導”。演員們個個屏神靜氣、認認真真地記著臺詞,就像即將奔赴戰場的士兵,也像面臨大考的學生。
看得出李春軍對這次“貼聲”的重視程度,他專門邀請了鄉文化站站長王運峰擔任指導老師。一到工作室,王運峰就帶著大家練開了。“跟我的手勢走啊,腳底下踏好節拍。”王運峰左手拿著臺詞,右手打著手勢,腳下踏著拍子,演員們也一個個拿出看家本領,看著王運峰的手勢,打響了快板,扯開嗓門大聲地背著詞。
不過,由于緊張,演員李永達不是走音,就是和不上拍子。李春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字一句地教李永達。幾分鐘后,李永達找到了狀態,順利完成了錄制。
本來4分30秒的節目,整整錄了4個小時。錄制結束時,李春軍帶頭鼓起掌來。“春軍,把錢付了吧。”妻子韓有麗從兜里掏出了2000元錢,遞給李春軍。
可不論李春軍怎么勸,陳連志就是不收錢。“那我請你吃飯吧。”李春軍拉著陳連志的手說,“走,咱們大伙兒搓一頓去!”一伙人說笑著,高興地出了門。(記者 王昊魁 畢玉才)
- 上一篇:
-
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相公鎮:翰墨香里過大年
已是第一篇
-
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相公鎮:翰墨香里過大年
- 下一篇:
-
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我為建設家鄉回來”
已是最后一篇
-
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我為建設家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