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河南省信陽市退休職工楊霞一家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一家人其樂融融。記者 郭俊鋒攝
走進農戶家中,深入演出后臺,探訪邊防哨所……猴年春節來臨前夕,多名光明日報記者深入基層,和群眾歡度節日、共迎新春,和勞動者一起堅守崗位、默默奉獻,和全國人民共同品嘗改革成果、分享發展獲得感。
與老百姓同喜齊樂
“四世同堂的一家人正準備吃團年飯,螃蟹、魷魚、燉魚、燉肉、燉雞、炒蒜苗擺滿了一個大圓桌,熱氣蒸騰?!边@是千年古村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村村民王希如家的年夜飯,春節前夕,記者韓寒走進他家,體驗“總面積450平方米的三層小樓明亮溫馨”。
“我們的生活干凈了、暖和了、不受累了?!边@是高碑店村“幸福而綿長”的日子,韓寒與這里的村民共享喜上眉梢的幸福。
在江蘇泰州大泗鎮北港村,村委會廣場的一塊空地上,“鋪上紅毯就成了舞臺”,“臺上的藏族舞蹈正跳得十分歡快”。剛過30歲生日的記者曹華飛,和村民們一起觀看文化惠民演出。記者看到,一大早,村民們就趕到村委會廣場“坐等”,還有不少人騎著三輪車、電動車,從鄰村趕來?!盀楫數厝罕娏可矶ㄖ啤钡难莩觯尨迕駛儤妨?,也讓記者看到泰州1000萬元“文化惠民券”發放后,基層文藝演出市場活躍的喜樂前景。
連日來,光明日報記者深入基層農戶家中,到炕頭上與老百姓拉家常,和老鄉們一起看大戲,原汁原味記錄了基層普通群眾喜迎新春的動人場景,采寫了《顧家年饃香四方》《大山里的年味兒》《千年古鎮“水燈會”點亮水鄉中國年》等報道或圖片。一篇篇來自基層的報道,一張張歡樂祥和的圖片,散發著濃濃的年味兒,記錄著舉國上下歡度春節的熱鬧與喜慶。
給“最可愛的人”點贊
當千家萬戶歡聚一堂的時候,有一大批人,卻堅守在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獻。
最偏遠的地方,最深的牽掛。海拔5418米,氣溫零下20多攝氏度,全軍最高哨所河尾灘邊防連里,駐守昆侖之巔的邊防軍人們除夕這天還要“春節巡邏”。
“巡邏路艱險崎嶇、高寒缺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雪越下越大,風越刮越急”……多年跑軍事新聞的記者尚文超真實寫下了這群遠離親友的邊防戰士普通而又不凡的一天。
2月1日以來,光明日報記者深入春運一線,前往邊疆地區,走進邊防哨所,將自己的筆和鏡頭對準那些新春佳節之時為保障群眾安全便利、維護節日秩序而仍然堅持工作的勞動者們,采寫了《“動車神醫”唐云鵬的春運生活》《風雪巡邏西天路》《和妻子在“云端哨卡”過春節》等報道,向堅守崗位的他們致以新春的祝福。
為年輕創業創新者抒寫
猴年春節在隆隆的煙花爆竹聲中走來。窗外煙花燦爛,屋里有說有笑。除夕這天,記者徐暢來到湖南省常德市正新農業澧縣辦事處,與正新農業的負責人皮燎原一起過春節。
同為80后,徐暢和回鄉創業的皮燎原格外談得來?!稗k法總比問題多,我們這一代受互聯網影響比較深,‘互聯網+’便是自己的利器。”聽皮燎原講述自己的創業經歷,徐暢感受到青年人“把父輩對農業的情懷堅持下去”的精神,也感受到他們對創業前景的美好期待。這滿溢心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伴隨著真實的細節和動人的場景,伴隨著濃濃的年味兒一并呈現。
今年光明日報《新春走基層》報道的主打欄目是《體味獲得感》。目前,已刊發了多篇這一主題的報道,生動再現了記者對基層最亮麗的風景、最真實的變化、最動人的收獲的體察和品味,從中展示了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實踐新成果。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猴年將至,新春伊始,光明日報記者“新春走基層”的腳步還在繼續,他們將與你一同邁進充滿獲得感的新春,感受洋溢生機和希望的新年新氣象。 (記者 方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李銀江的第31個“團圓年”
已是最后一篇
-
李銀江的第31個“團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