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晚上八點半,北京夜空浮動著喜氣,大地不時傳來鞭炮聲。
一名神色焦慮的姑娘,拿著手機,出現在海淀區萬柳華聯購物中心門口。四處張望后,她朝著邊上的巡邏警務站走去。
不足5平方米的警務站值班室里,坐著一位巡警,3位協警。姑娘不好意思地說明了來意——她與家人分開購物,但手機沒電,聯系不上,只能向警察求助。
巡警先檢查了她的證件,很快就翻出充電器,遞過來。邊上的另一位協警順口問:“喝水嗎?”姑娘很意外:“現在警察態度這么好?”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巡警指著凳子說:“看來,還得加強警民溝通啊。您坐會吧。”
值班的巡警叫馬濤,工作十余年了。談到過年,他擺擺手,“我就沒有春節的概念,腦子里只有該上什么班。”春節,對民警們來說,意味著更加繁忙的工作。“節日里好多人都‘好’喝一口,喝多了就‘嗆’起來,這時候我們得去勸呀。再嚴重點,喝多了找不到家的,躺馬路上的,年年有。”馬濤無奈地笑著說。
不僅如此,哪里放煙花起火了,誰家過年丟東西了,這家親戚多吵到隔壁了,那家停車把別人車位占了,說起來都是雞毛蒜皮的事,但足夠讓馬濤和同事們忙得人仰馬翻。
有時,也會趕上驚心動魄的大案。有一年臨近春節,馬濤巡邏時候,發現有人在偷電動車,他上前盤問,越覺不對。他穩住對方,把人帶到警務站。一進門,三四個警察一起,按住了嫌疑人。這時候,馬濤才發現,這人身帶長刀,驚了他一身冷汗。
“我們長期工作形成了一種思維模式,拿眼一掃就能看出問題。同時,我們還得隨時做最壞的心理準備,判斷這個人的攻擊性,但面上還不能表露出來。”馬濤說,長期緊張的工作狀態,導致精神壓力很大。他喜歡看書,書里那些溫暖舒心的故事,能讓他放松下來。
馬濤也有開心的春節記憶,“那是我剛工作不久的時候,央視春晚的除夕室外采訪,家人在電視上看見我了。”馬濤有點不好意思地說。
“平時聽人開玩笑說‘有事找警察,沒事罵警察’,你們真不容易。”姑娘聽完嘆道。邊上另一個協警樂了:“嗨,時間長了大家就明白了。你看,你不是挺支持我們的嘛。”
“是啊,雖然這工作挺苦的,但每次救助別人的時候,我心里是真高興。我們要讓百姓相信‘放心,警察就在你身邊’。”馬濤邊說邊套上大衣,準備出門巡邏。推開門,他又扭頭說:“充好電了趕緊跟家人聯系吧,別讓他們著急。”
話音落下,深色的制服融入夜色,漸漸遠去。(記者 李苑)
- 上一篇:
-
(新春走基層)村“第一書記”的新年扶貧清單
已是第一篇
-
(新春走基層)村“第一書記”的新年扶貧清單
- 下一篇:
-
只為列車擦亮“眼”
已是最后一篇
-
只為列車擦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