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發表時間:2013-03-12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在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

(2013年3月3日)

賈慶林

  各位委員:

  我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報告過去五年的工作,對十二屆全國政協的工作提出建議,請予審議。

  一、過去五年工作的回顧

  過去五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勝嚴峻挑戰、取得非凡成就的五年,也是人民政協事業在繼承中創新、鞏固中發展的五年。五年來,在中共中央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人民政協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充分發揮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作用,為推動科學發展、維護和諧穩定、促進祖國統一、擴大對外交往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人民政協史上續寫了新的篇章。

  (一)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加強思想理論建設是人民政協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證。我們堅持把筑牢思想根基擺在首要位置,認真學習中共十七大和十八大精神,認真學習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等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學習《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及其貫徹落實情況的報告,扎實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活動,積極引導廣大委員從黨和國家辦成大事、辦好喜事、辦妥難事的生動實踐中,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的巨大優越性,進一步增強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五年來共舉辦12次常委會專題學習講座、11次在京委員學習報告會、37期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研討班和政協干部培訓班。

  扎實推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積極開展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實踐,取得重要成果。完善全體會議、常委會議、主席會議等既有協商形式,創新專題協商、界別協商、對口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等協商平臺,五年共開展各類協商活動420多場次。認真總結和推廣各地制定政治協商規程的成功做法,科學確定協商議題,有效規范協商程序,推進成果轉化運用,提高了協商質量。尊重和保障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民主權利,支持他們參與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的協商議政。加強與民主黨派開展聯合調研視察,黨派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質量穩步提高。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五年共提出提案1347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9992篇,提交大會發言310篇,人民政協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重要機構的作用進一步發揮。

  (二)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建言獻策,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過去五年,我國發展既面臨著十分難得的機遇,也遇到了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等極為嚴峻的挑戰。我們堅持把推動科學發展作為履行職能的第一要務,始終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緊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綜合性、戰略性、前瞻性課題,召開11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和專題協商會議,開展509次調研視察活動,提出了一大批高質量的意見和建議。圍繞“十二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提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實施海洋戰略等建議,被“十二五”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吸收采納。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矛盾和問題,提出著力擴大內需和穩定外需、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增強創新驅動發展能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強國防建設等建議,為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供了重要參考。圍繞推進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創新發展中小金融體系、加快走出去步伐等提出建議,為深化改革開放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圍繞將海南國際旅游島、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原經濟區、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經濟區、遼寧沿海經濟帶、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南向國際大通道建設等區域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加快武陵山區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促進貴州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等提出建議,有力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密切跟蹤、研判國際國內經濟發展態勢,召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和專題座談會,切實加強動態研究,為黨和政府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提供了有益參考。

  我們把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履行職能的重要著力點,通過調研視察、會議論壇、提案信息等持續建言獻策,提出設置國家“十二五”能源消耗總量約束性指標,資源有償使用,建設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綜合治理城市大氣污染,關注森林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強“三江源”、衡水湖和千島湖優質水資源保護等建議,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采納。

  (三)積極參與社會建設和管理,努力推動文化改革發展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中共中央根據新形勢新任務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人民政協發揮作用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召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專題協商會,提出發揮城鄉社區在社會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和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非正常上訪終結機制、加強法律職業隊伍建設等建議,為黨和政府完善社會管理政策提供了重要參考。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提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統籌城鄉就業,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增強全民特別是青少年體質,健全全民醫療保障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維護農民工、農村留守人員、殘疾人、國企改制職工合法權益等建議,促進了民生改善。引導和支持廣大政協委員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投身抗擊重大自然災害和災后恢復重建,踴躍參與智力扶貧、光彩事業、捐資助學、送醫支教等惠民活動,展現了良好形象。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圍繞民族區域自治法貫徹實施、加快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的“牧區、牧業、牧民”問題、加大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力度、加強城市民族工作等開展調研,為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貢獻力量。圍繞加強和創新宗教事務社會管理、加強宗教院校建設和宗教人才培養、妥善解決宗教教職人員社會保障問題等建言獻策,協助黨和政府做好新形勢下的宗教工作。重視發揮少數民族界和宗教界政協委員的作用,積極宣傳民族地區建設成就,走訪慰問各族干部群眾,進一步密切與少數民族群眾和信教群眾的聯系。

  我們按照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大決策部署,召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專題協商會,深入文藝院團開展專題考察,就辦好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落實全民健身條例、促進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地方戲曲藝術、保護和發展“文房四寶”等傳統產業、推動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等問題深入調查研究,許多意見建議轉化成為黨和政府的決策部署。推動實施杭州西湖、大運河、蜀道文化線路保護與申遺和長城保護等重大文化工程,有效促進了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組織開展文學創作、書畫交流和戲曲展演,參與創作《建國大業》、《辛亥革命》等一批優秀影視作品,深入基層群眾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獲得了良好社會反響。建成中國政協文史館并向社會開放,編輯出版《文史資料選輯》等文史類專題圖書4200萬字,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社會功能進一步彰顯。

責任編輯:王 鈺
更多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综合日韩天天久久一本 |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在线 | 欧美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 青青青青久久综合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