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親歷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歷程的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柳斌杰成為媒體追訪的對象。3月11日,就文化體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產業發展等話題,柳斌杰接受了《四川日報》、四川電視臺記者采訪。 柳斌杰指出,文化體制改革從黨的十六大開始已經進行了10多年的時間,完成了經營性文化單位的轉企改制,培育了基本的市場體系,提出了事業單位改革的意見和公共服務的基本框架,其基本思路、總體設計是明確的。當前的難點主要是管理體制不順、文化產業不強、服務能力差、傳播秩序亂、國際競爭力弱,文化體制改革還要啃幾塊“硬骨頭”,打幾個攻堅戰:一是管理體制攻堅,打破部門所有制,實行行業統一管理;二是市場主體攻堅,盡快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做強主體;三是服務機制攻堅,構建新型的公益性文化單位的生存、發展機制;四是傳播能力攻堅,鼓勵聯合、重組,形成導向正確、覆蓋全面、技術先進、傳輸快捷的傳播體系;五是開放政策攻堅,區別不同性質實現對內對外的開放,形成一個完整的支撐文化生產、經營、服務走出去的政策體系。他強調,這幾個方面都是下一步文化體制改革中需要進一步深化的本質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文化生產傳播的內在活力就調動不起來。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柳斌杰認為,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進程當中,當前最迫切需要制定、完善五個方面的文化經濟政策。一是投資融資方面的政策,支持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和民營資本投入文化,最大限度地吸收社會資本進入文化領域。二是公共服務的財稅政策,鼓勵更多企業、個人投身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三是文化企業、文化職業、文化產品市場準入的政策,為健全市場體系創造條件。四是支持文化創意、創造、創新的政策,激活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五是出口補助、退稅等優惠政策,支持國有民營文化企事業單位走出去,參與國際文化競爭,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 此外,對于記者提出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問題,柳斌杰認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保障和維護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是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性質,也是當前文化改革發展的重要目標。公共文化服務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以多種方式向公眾特別是農村、社區基層提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它有基本性、公益性、均等性等特點。但是,在“標準化、均等化”方面,當前還有不少差距,主要有四點:一是服務主體缺乏準入的標準,出現了主體缺位、無人負責和主體混亂、隨意擾亂擠占基層文化服務工作的現象,亟待明確規范;二是服務項目、基礎條件、產品供給數量、資源配置沒有統一標準,各地區自行其是,差別較大;三是公平享受文化公共服務的機制沒有形成,即使由政府采購、配送的服務和產品,也沒有完全做到均等、持續、標準化;四是政策保障難落實,社會參與渠道少,人民群眾的期待難滿足。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通過制定法律、完善政策、深化改革、加大投入、規范工作和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來解決。(記者王玉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