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訓家風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亦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燕文等多位代表聯名提出有關加強家庭與家風建設的建議。王燕文代表說:“家庭與家風建設,直接關系社會道德水平和文明風尚,關乎整個國家的安定和諧。”
代表聯名呼喚好家訓
親兄弟為爭遺產大打出手,女子拋棄腦癱親生女兒……這樣不孝無德的現象為何頻頻出現?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家庭、家風、家訓建設缺失。“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也是終身學校。”王燕文代表直言。
如何讓好家訓引領社會新風尚?2015年,江蘇啟動“最美家庭講好家訓”萬場巡講活動,萬場巡講成為“群眾演、群眾說、群眾評、群眾學”的“最美課堂”。截至2015年底,江蘇共挖掘出11.7萬多戶“最美家庭”,組建1800多個家訓故事巡講團,開展11700多場巡講活動,直接或間接影響1000多萬人次。
“一個‘最美家庭’是一個故事,十個‘最美家庭’是一種力量,成千上萬的‘最美家庭’便能鑄起一個社會的良好形象。”王燕文代表說,今年人大代表們聯名提出有關家庭家風建設的建議,例如設立家庭、家風建設指導協調機構,共同做好家庭、家風建設指導工作;制定家庭法和贍養法,在生活、購房等方面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創新形式傳播好家訓
“家庭與家風的建設,是深化精神文明創建的有效舉措之一,是關系到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大事,應該在國家層面上,拿出切實有效的措施來。”全國人大代表、常州工學院副院長張紅提到,要不斷創新好家訓的傳播方式,讓老百姓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起向上向善的風向標。
在連云港,由婦女群眾組成的“婆婆媽媽”宣講團,采用舞臺演出、道德故事會等形式,將好家訓送到群眾門口、唱入百姓心里;在揚中市,領導干部帶頭組織開展寫家訓、議家規、曬家風等活動;在洪澤縣,中小學校將“家訓家風”作為開學第一課的內容……
“還有不少地方用本土的戲曲、山歌等多種接地氣的文藝形式,讓鄉賢家訓落地生根,這都是值得借鑒的經驗。”張紅代表說,代表們在分組審議時,一致認為倡導家庭與家風建設是迫切之舉,“如何建設?最關鍵的是要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家訓家風建設落小落細落實,要深入挖掘傳統家訓的時代價值。”
用好家訓培育核心價值觀
“家和萬事興,家齊國安寧,好家風利家利國又利民。”全國人大代表、徐州市委書記張國華說,家風家訓是培育人、塑造人的無形力量,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基礎環節,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應當不斷傳承與創新。
徐州是江蘇率先啟動“最美家庭講好家訓”巡講活動的城市。徐州豐縣65歲退休教師謝淑華傳承“立身孝當先”的家訓,徒步行走1萬多公里,用自制人力板車實現母親周游全國的夢想。謝淑華也從孝道踐行者成長為傳播者,加入“最美家庭講好家訓”宣講團后,她走村訪社,進校入營,宣講520場,還應邀去韓國講述盡孝故事,將中華孝道傳遞到國外。
“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全國人大代表、徐州市銅山區委書記畢于瑞深有感觸,“我們要以家庭教育為突破口,為現代精神文明建設傳播正能量,將核心價值觀植根于每個家庭、每個人心里。”(記者 鄭晉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記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靈璧縣高樓鎮高莊村村民彭偉平
已是最后一篇
-
記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靈璧縣高樓鎮高莊村村民彭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