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明令察秋毫,政風社稷動真刀。干群合力誅腐敗,聚焦四風有新招。”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啟動之初,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聘請26名群眾代表,以監督員的身份對該區教育實踐活動進行全程監督,來自新世界社區的群眾監督員黃學蓉,用一首詩表達了自己受聘時的感受。 群眾監督員主要采取走訪、實地查看、與群眾交流等形式對干部作風、行業作風及區委、區政府進行監督,推動打造效能政府、提高服務群眾水平。 “黨委、政府干得好不好,群眾才是真正的評委,請群眾當監督員來‘挑刺’,更有利于改進干部作風。”觀山湖區委書記丁旭東說,聘請的群眾監督員都是思想覺悟較高、敢于說真話報實情、在群眾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基層群眾代表。他說,碧海社區群眾監督員劉興順老人,因為長期堅持給社區辦好事,被評為全國十佳“最美社區人”,老人一年間就給政府提了一百多條意見。 觀山湖區按照“反映問題、按責派單、限時整改、辦結銷號”的工作流程,建立了完善的群眾監督員工作機制,堅持每周反饋一次監督情況,每月召開一次意見反饋會,以保證充分聽取群眾監督員意見。 2014年3月17日,首次群眾監督員意見反饋會召開。“我上次反映小區內占道停車,形成交通隱患,交警來核實了情況,至今仍未得到處理”“百花湖麥西河有污染狀況需要處理,村子里建的蓄水池一直未蓄水,成了擺設”……會上,來自不同單位、社區、鄉鎮的群眾監督員紛紛提出了“監督成果”。這些意見被在場各單位一一記錄,并很快得到解決落實。 例行反饋會之外,群眾監督員發現問題也可隨時反饋。一次,群眾監督員劉明先了解到,居住在碧海社區的外來務工人員蔣森秀有一對雙胞胎姐妹面臨入學難問題。劉明先馬上就向區群教辦反映此事,隨后,工作人員專程到碧海社區了解情況,很快幫助蔣森秀辦了手續,解決了隨遷子女入學難的問題。 群眾監督員解決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問題,密切了干群關系,受到普遍歡迎。2014年7月,觀山湖區增聘64名群眾監督員,使這支隊伍擴大到90人,并形成以部分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居委會工作者、離任的村兩委成員和群眾監督員為主體的六支監督隊伍,解決了群眾監督長效管用的問題。 據統計,截至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收尾時,群眾監督員共反映意見建議227條,涉及單位41家,辦結回復221條,滿意率達95.93%。 如今,這支隊伍依然活躍在觀山湖區的街頭巷尾,并與其他監督隊伍一道,為該區的改革發展貢獻著力量。丁旭東說:“群眾監督員制度要長期實行下去。每名群眾監督員都付出了艱辛,提出了意見,我們會認真加以核實、落實,不能讓這些寶貴意見成為擺設。”(記者 周洪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