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 普惠民生正當時(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
發表時間:2012-10-28   來源:人民日報

  城鄉養老保險并軌,大病醫療救助標準城鄉統一;無論是失地農民還是城市“4050”人員,只要有就業意愿,就能找到工作;新市民享受到與本地居民一樣的就學、就醫“同城化待遇”;免費發放“健康大禮包”,加快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步伐……在江蘇省張家港市,民生建設水平大幅提高,民生保障服務范圍不斷擴大。

  今年是張家港建縣(市)50周年,全市包括新市民在內的150多萬人收獲了一份又一份大禮。從貧窮到富裕,張家港始終致力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形成了城鄉統籌高位均衡的發展優勢。張家港市委書記徐美健說,對民生藍圖的規劃,該市已經從單一群體的“特惠”,向更高更廣的“普惠”轉變。今年以來,張家港已實施20項惠民政策、16個民生項目,逐步解決民生建設難題,讓百姓幸福指數一路上揚,形成了民生普惠的好經驗。

  推行新市民積分新舉措,讓外來工享受同城化待遇

  周文娟是一名在張家港工作近10年的“外來戶”,得益于張家港今年推出的“新市民積分”新政,她的兒子張佳偉享受到了“同城化待遇”——新學期在塘橋鎮鹿苑小學就讀一年級,并參加了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成為一名和當地孩子平等享有公辦教育資源的新市民子女。

  外來務工人員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力量,但在以往的民生保障和服務中,外來務工家庭的權益往往得不到足夠重視。張家港市相關部門在對該市居住工作3年以上的25萬名流動人口調查發現,超過50%以上的外來務工者希望子女能加入居民醫療保險,81.5%的外來務工者希望子女能入讀公辦學校,40%的外來務工者渴望將戶口轉入當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張家港市民。在張家港市市長姚林榮看來,張家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離不開新市民的辛勤付出,發展成果應該與新市民共享。

  從今年5月起,張家港推行新市民積分管理,新市民按照評分標準達到一定積分,可獲取入戶、子女入公辦學校和參加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等同城待遇。此舉在全國縣級市中屬首創。據統計,目前張家港市1萬名新市民子女憑積分加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學期,近8000名新市民子女憑積分入讀公辦學校。

  張家港市新市民積分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和其它地方實施的積分入戶單項工作相比,張家港市的積分管理聚焦新市民關注熱點,涉及新市民入戶、子女入讀公辦學校、子女參加居民醫療保險3項具體內容,可以說內涵更廣泛,待遇更優惠,措施更全面,工作更具挑戰。

  看到兒子坐著時髦的“長鼻子”校車放學歸來,周文娟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政府沒有忘記我們外來務工的,我感覺挺溫暖的,也很滿足。”

  統籌城鄉發展,農民享受市民待遇

  楊舍鎮李巷村村民彭衛石手上有一本《職工養老保險手冊》,這本暗紅色的小冊子被彭衛石稱為“幸福手冊”,等他60歲退休后,他就可以享受到與城鎮職工同等的養老待遇。

  與彭衛石一樣,截至目前,張家港市18.6萬名符合條件的農保人員和被征地農民已經全部告別“農保”進入“城保”,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并軌。“城鄉二元養老保險制度在張家港被徹底破除。”張家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人說,今后不再辦理新增農保參保人員,“對符合參加城保條件的被征地農民,將做到產生一個,參保一個。”

  鳳凰鎮楊家橋村村民朱玉英已經切實享受到了這項民生工程的實惠。她去年9月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現在每月能拿到687元養老金。“農保轉城保,實惠真不少。”朱玉英開心地說,“每月的城保養老金比原來的農保養老金標準高出500多元,生活少了后顧之憂。”

  為幫助農村困難群體,張家港市還出臺了各類扶持措施:5732名城鄉低保、城鄉低保邊緣、重度殘疾、三類大病對象得到了財政資助,其中,城鄉低保邊緣對象每人獲助1萬元,其他對象每人獲助2萬元;1.8萬名家庭困難但不屬于特困人群的參保對象,也獲得了期限3年、額度最高2萬元的財政貼息貸款。此外,通過就業幫扶,9000名符合條件的并軌對象就業后納入了“城保”。

  今年7月,張家港還實施了《關于加強就業援助崗位開發管理的意見》,政府預計投入就業援助資金4500萬元,開發就業援助崗位11500個。其中,首次將“超過勞動年齡的農村集中居住區生活困難人員”納入就業援助對象。得益于此,已經59歲的陸金娣找到了一份保潔工的工作。“我們這些60歲左右的人,如果想工作,政府都會安排的。”她說。

  統一大病救助標準,幫助每個弱勢者

  家住楊舍鎮的李芳看病花了幾十萬元,除了醫保報銷外,自負醫療費用28萬元,按照以前的醫療救助政策可獲得救助金19.6萬元,而現在獲得的救助金為22.7萬元。“多出來的這3萬多元,對于我們這樣的普通家庭來講,真是雪中送炭。”她說。

  而對于政府來說,需要救助的資金可不是筆小數目。“經過近兩個月的運行,我們測算出一個數據,實施大病救助標準的統一,每年財政需要增加資金近5000萬元。”10月15日,張家港人力社保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7月起,張家港市《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實時救助辦法》和《困難家庭大額醫療費用救助實施辦法》施行,完成了該市醫療保障建設的一次“攻堅”。至此,張家港大病救助標準得到統一:凡是參保人員個人自負醫療費用達到2萬元以上且超過上年家庭收入的,“五保”、“低保”、“低保邊緣”、“特困職工”、“特定重殘”、“優撫”、“孤兒”等特定困難人群個人自負醫療費用超過5000元的,均可享受大額醫療費用的救助。與此同時,救助標準和救助限額大大提高,每人每年救助限額由20萬元提高到30萬元,且10萬元以上費用救助比例達90%、20萬元以上費用救助比例達95%。“這些指標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工作人員說。

  在扶持、救助弱勢群體上,張家港盡量覆蓋到每個需要幫助的居民。今年初,民政部門拿出了一個5000萬元的“送溫暖”方案,張家港市委、市政府主動將其增加到了1.5億元,把范圍大大擴大:要求除了往年的低保、低保邊緣戶等對象外,新增拆遷過渡戶、農村退養干部、新中國成立前老黨員等困難對象,納入慰問范疇的總計達到19大類困難群體。

  今年5月,張家港投入近1000萬元,向34萬戶家庭免費發放“健康大禮包”,包括健康指導手冊一本、腋下體溫計一支、健康腰圍尺一把、計步器一只、控鹽勺和限量鹽罐、控油壺一個、自助計數跳繩一根和家庭保健箱一個,成為加快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步伐的重要舉措。

  8月,張家港慈善助學活動再次提標擴面,共向2585名貧困生發放助學資金761.15萬元。資助對象擴展到低保(低保邊緣)對象家庭以及家庭收入在低保(低保邊緣)對象2倍以下家庭的貧困學生,并且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全日制研究生,實現了從入園到讀研貧困學生的全覆蓋。資助標準更是大幅提升,其中,低保(含邊緣)對象家庭的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學年可獲得最高資助標準8000元。

  張家港2005年率先建成江蘇首批全面小康社會,成為“第一個率先”的排頭兵,此后更是開啟了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新征程。今年,全市加快了具有張家港特色的現代化建設步伐。“現代化建設,一頭牽著發展,一頭連著民生。”徐美健說,“民生保障好不好,不是看特定人群的待遇,而要看民生政策是否擴展到了全體民眾,兼顧到了所有社會角落。讓所有老百姓滿意,是現代化建設的最終目標。”(記者 王偉健)

責任編輯:項麗
分享到: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907657&encoding=UTF-8&data=AA3ZiQAAAAcAAClDAAAAAQBC5byg5a625riv44CA5pmu5oOg5rCR55Sf5q2j5b2T5pe277yI56eR5a2m5Y-R5bGV44CA5oiQ5bCx6L6J54WM77yJAAAAAAAAAAAAAAAuMCwCFAORquabmE1_yTv0aace2uVYHAoDAhQuwnPXxg5TqfZFqih2KYEJz07jdQ..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907657&encoding=UTF-8&data=AA3ZiQAAAAcAAClDAAAAAQBC5byg5a625riv44CA5pmu5oOg5rCR55Sf5q2j5b2T5pe277yI56eR5a2m5Y-R5bGV44CA5oiQ5bCx6L6J54WM77yJAAAAAAAAAAAAAAAuMCwCFFObSNWwxbFcqjbq-eUcCvUHSIPZAhRIPueUteBtb4fAQSwp-fXpadaHjw..&siteid=7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五月天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狠狠爱综合影院婷婷 |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 真实国产精品视频400部 | 中文字幕在线第亚洲 |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