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召開的日子里,我欣喜地看到黑龍江電視臺拍攝的六集大型紀錄片《文化偉力》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我覺得,這是一部很好的大型紀錄片,用圖文并茂、雅俗共賞、生動形象的形式,發出文化強國、中華復興的中國聲音。
作為一部大型紀錄片,該片具有以下三個顯著特征:
第一,文化強國,主題鮮明。六集電視紀錄片《文化偉力》,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思想,就是在肯定經濟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建構中基礎作用的前提下,特別突出地強調文化建設的特殊地位與歷史使命。第一集《文明之源》,把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傳承基因;第二集《凝聚之魂》,強調文化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內在靈魂;第三集《創造之光》,彰顯中華文化是民族創造力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第四集《競發之帆》,表明中華文化是加強綜合國力與競爭力的重要動力;第五集《興業之柱》,指出當代文化已成為信息時代的產業支柱;第六集《強國之路》,點明文化創新是當今時代的強國道路。貫穿其中的一條主線,就是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的特殊重要作用,命運攸關的重要地位。
第二,中華文明,原創特征。這部大型紀錄片的一個鮮明特點是從第一集《文明之源》開始,始終強調中華文明的原創性。現代考古學、歷史學、文明學的最新成果表明,世界文明體系實際上區分為“環地中海地帶與環太平洋地帶”東西兩大源頭、兩大區系、兩大中心。其中,環地中海地帶的文明,包括從兩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到愛琴海古希臘文明,達到原創文明時代的西方高峰。而環太平洋地帶的文明,則包括太平洋西岸的東亞文明與太平洋東岸的中南美洲文明。在東亞大陸中華文明這里,東方原創文明達到高峰,富于原創性、獨特性、連續性,獨樹一幟,生生不息。朱熹有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該片再次啟迪我們,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在積極融入世界文明主潮的同時,一定要牢牢把握中華文明原創性,深入發掘中華文明自身源頭活水,萬萬不可沾染流行的民族虛無主義價值觀,對外來文化頂禮膜拜,趨之若鶩,隨波逐流。
第三,文化創新,時代潮頭。該紀錄片的思想重心,并不在于發思古之幽情,而是發掘中華文明源頭活水,更好地走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創新的時代潮頭。片子濃墨重彩地凸現了2011年10月15日召開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正是改革開放新起點上召開的這次重要的中央全會,積極倡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文化偉力》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典范,呼喚中華文明融入世界文明的汪洋大海,并以其底蘊深厚的文化創新,引領世界文明的歷史主潮、時代潮頭;以信息化、網絡化為背景,積極倡導現代文化的產業化、國際化、全球化,要求走民族化與全球化統一的綜合創新大道,唱響了中華復興的文化詩篇。(北京大學教授 王東)
- 上一篇:
-
2012網事:善舉心手相遞 網絡正能量進一步釋放
已是第一篇
-
2012網事:善舉心手相遞 網絡正能量進一步釋放
- 下一篇:
-
《文化偉力》的文化啟示
已是最后一篇
-
《文化偉力》的文化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