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石:信心百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發表時間:2012-11-01   來源:《求是》

  秋 石

    胡錦濤總書記7月23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綜合分析當前國內外形勢,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能否牢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關鍵取決于我們的思想認識,取決于我們的工作力度,取決于我們推進改革發展的步伐。學習領會這一重要論斷,要求我們全面審視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全面把握我國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信心百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一、我國的發展正方興未艾

  我國是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創造了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跡,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進步潮流,迎來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30多年的實踐無可辯駁地證明:社會主義中國走出了一條成功的發展道路。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持續回落,引發國內外廣泛關注和議論,“中國經濟見頂論”、“中國經濟崩潰論”等唱衰中國的論調抬頭。對當前經濟形勢究竟應該怎么看,這關系對中國未來走向的總體判斷。

  應當看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出現新變化,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于我國和平發展。從國內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人均國民收入穩步增加,經濟結構轉型加快,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資金供給充裕,科技和教育整體水平提升,勞動力素質改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體制活力顯著增強,政府宏觀調控和應對復雜局面能力明顯提高,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我們完全有條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再上新臺階。當前的經濟減速,一方面是我們為加快轉變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防止通貨膨脹而主動調控的結果;另一方面是國際金融危機、歐債危機深層次影響顯現,全球經濟低迷、外需明顯減弱的結果。這改變不了我國發展的基本態勢,中國經濟增長仍在全球“一枝獨秀”,“見頂論”沒有根據,“崩潰論”更是危言聳聽。今年5月份以來,我國集中出臺了一系列穩增長的政策措施,經濟增速趨于穩定,并且繼續出現積極變化,我們有信心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將為我國發展拓展巨大空間。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問題主要是結構性問題。從需求結構看,主要是內需與外需、投資與消費失衡,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國際市場,投資率偏高,消費率偏低;從產業結構看,主要是三次產業發展不協調,農業基礎薄弱,工業大而不強,服務業發展滯后,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從城鄉和區域結構看,主要是城鎮化發展滯后,中西部地區發展滯后,城鄉和區域之間生活條件和基本公共服務差距較大;從要素投入結構看,主要是資源消耗偏高,環境壓力加大,資源環境約束日益突出。我國已進入只有調整經濟結構才能促進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用發展的眼光辯證看待存在的問題就會發現,問題意味著機遇,差距就是潛力。解決上述問題,要求我們著力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區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總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解決國內發展深層次矛盾的根本舉措,也將為我國經濟開拓新的發展空間。

  巨大的國內需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支撐。國際經驗表明,大國經濟增長主要靠內需拉動,而我國內需占總需求的比重在各大國中是最低的。我國人口多、幅員廣,國內市場總體規模理應位居世界前列,但長期以來內需不足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很突出。因此,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務,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戰略支點。擴大內需需要做很多工作,如大力發展服務業和中小企業,增加就業創業機會;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著力提高城鄉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會事業比重,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費預期;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發展新型消費業態,拓展新興服務消費,改善消費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合理引導消費行為,發展節能環保型消費品,倡導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文明、節約、綠色、低碳消費模式,等等。顯而易見的是,做好這些工作本身就是發展,同時又為新的更大發展創造條件。

  城鎮化蘊含著我國最大的內需潛力。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工業化是主導,農業現代化是基礎,城鎮化則具有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能夠一舉托兩頭,促進工農和城鄉協調發展。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剛剛突破50%,不僅低于發達國家近80%的平均水平,低于一些與我國發展階段相近的發展中國家60%左右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還能持續相當長時間,到2030年,城鎮化率將達到65%左右,城鎮將新增3億多人口,這將為擴大消費和投資需求提供強大、持久的動力。農民轉為市民意味著消費觀念的更新和消費結構的升級,意味著巨大消費潛力的釋放。據測算,一個農民真正成為城市居民,其收入和消費至少增加3倍以上。另據研究,每增加一個城鎮人口,可以帶動至少1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包括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等,從而有效拉動投資需求。此外,城鎮化中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還意味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意味著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升;城鎮化需要通過產業發展促進就業和創業,進而促進工業化深入發展;伴隨農村人口轉移,農業規模化經營成為可能,有利于農業科技的應用與推廣,進而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城鎮化所帶來的這種綜合效應,將成為驅動我國經濟發展持久不衰的強勁動力。

  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我國的發展正方興未艾。

上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張智萍
分享到: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915288&encoding=UTF-8&data=AA33WAAAAAcAACk6AAAAAQA556eL55-z77ya5L-h5b-D55m-5YCN5Li65YWo6Z2i5bu65oiQ5bCP5bq356S-5Lya6ICM5aWL5paXAAAAAAAAAAAAAAAuMCwCFG_XjeT18KEM9it4-YlXZs5N5EYEAhQrcsXiin63ycBaWBlwaoNOVTdUpg..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915288&encoding=UTF-8&data=AA33WAAAAAcAACk6AAAAAQA556eL55-z77ya5L-h5b-D55m-5YCN5Li65YWo6Z2i5bu65oiQ5bCP5bq356S-5Lya6ICM5aWL5paXAAAAAAAAAAAAAAAuMCwCFB3jC0Z9MmPET4LWq42lkivRD97vAhRv6BynI3G8d3WIxCxFHR9N4cyndQ..&siteid=7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每日更新在线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 | 先锋影音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 中文字幕日产乱码乱偷在线 | 午夜精品褔利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久久精品免费网站网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