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體制改革十年巡禮——發展文化產業
發表時間:2012-11-09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要文化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載體,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主要包括新聞出版發行、廣播電視電影、文化藝術、文化信息傳輸、文化創意和設計、文化休閑娛樂以及工藝美術品、文化產品輔助生產、文化用品、文化專用設備等十大門類。作為典型的低碳產業、綠色產業、朝陽產業,文化產業具有優結構、擴消費、增就業、促跨越、可持續的獨特優勢和突出特點。既可以提供豐富多樣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又能拉動現代服務業發展。既直接貢獻于經濟增長,又在提升經濟發展質量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貢獻越來越大。

 [跨越 文化改革發展十年巡禮] 第三集 創新體制機制

    推動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是文化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長期以來受傳統體制影響 ,習慣于用計劃經濟手段配置文化資源,把經營性文化產業和公益性文化事業混為一體。應該走向市場的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游離于市場之外。有人形象地稱之為政府或單位是投資主體,領導和專家是基本受眾,評獎和展示是主要目的,倉庫和資料是最終歸宿。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明確提出,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壯大實力,把推動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作為文化體制改革中心環節,科學界定文化單位的性質和功能,著力重塑文化市場主體,確定出版發行單位、影視制作發行放映單位、一般文藝院團、非時政類報刊社、重點新聞網站等,逐步轉制為企業。

<<<詳細

[跨越 文化改革發展十年巡禮] 第二集 創新公共服務

  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就是要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干,以全體人民為服務對象,以保障人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為主要內容,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意愿,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具有重大意義。>>>詳細

 

[跨越 文化改革發展十年巡禮]第一集 文化體制改革

 2011年10月18日,中國文化體制改革進程中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子。這一天,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在北京閉幕,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在中央全會上專題研究文化改革發展,《決定》鮮明地提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對文化改革發展的戰略部署,標志著我們黨對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詳細

 

責任編輯:王 鈺
更多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一线久久 | 日韩欧美亚洲每日更新在线国产精品 | 亚洲天堂在线看片 | 亚洲日本中文一区二区 | 日本十八禁免费看污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综合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