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竹青
發表時間:2011-06-10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長春6月9日電(記者張穎)是迄今為止全國社區工作領域中唯一榮獲“社區工作者楷模”殊榮的優秀干部。譚竹青的一生詮釋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深刻內涵,詮釋了一名基層社區干部對社區工作“既然選擇、無怨無悔”的執著追求。

  譚竹青是吉林省長春市人,1931年生,小學文化程度,生前系長春市二道區東站街道十委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譚竹青曾任長春市郊區大屯鎮婦女主任,西新鄉副鄉長、婦女主任,從1956年起,開始擔任居民委員會主任工作。

  譚竹青在長春市二道區東站街道十委社區工作長達48年。1978年,改革開放春風勁吹,當看到社區居民買早餐排長隊的情景時,譚竹青決定發展委辦經濟。沒有資金,譚竹青就把家里僅有的450元積蓄拿出來。為了節約每一分錢,譚竹青帶領委里的老干部自己干。他們拉著手推車起早貪黑,走街串巷撿磚頭,到河里挖沙子,辦起了十委社區第一個買賣——“如意小吃部”。此后,譚竹青帶領大家又先后辦起了服裝廠、制鞋廠、印刷廠、皮革加工廠等大小17個企業,不僅沒向國家要一分錢,沒向銀行貸一筆款,而且還向國家交納稅金幾百萬元。應得的獎金,譚竹青一分也不拿,全部用在十委社區發展經濟和救濟困難戶上。

  上世紀80年代初,十委社區附近還沒有一家幼兒園,無人看管的小孩就只能在街道上玩耍打鬧,譚竹青看不得孩子們受苦,立即找人設計幼兒園的圖紙。然而實地選址測量時,正好需要拆掉她家的半間房,譚竹青家25平方米的房子被拆掉了一半。1984年,十委社區的第一個幼兒園建起來了。1987年,在譚竹青的努力下,長春市第一家由居委會開辦的養老院落戶在十委社區,解決了孤寡老人生活照顧難的問題。

  20世紀90年代,63歲的譚竹青開始為十委社區建房四處奔走。1994年,十委社區被列入棚戶區的改造名單。到2005年,已經有近4000戶居民住上了新樓房。譚竹青一家隨最后一批回遷居民搬入新居。

  譚竹青用“燕子壘窩”的精神,從一點點的小事做起,一步步改變著十委社區的面貌。拆除棚戶區、修路、種草、栽樹、修花壇、蓋涼亭,建起社區服務中心、昔日“都市里的村莊”徹底改變了模樣。

  譚竹青始終把居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譚竹青所在的十委社區居民中有90%以上都是貧困人群,下崗職工多,接受低保救濟的人多。在這種狀況下,譚竹青竭盡所能,舉辦了美容理發、服裝裁剪、家政、烹調等培訓班,使下崗職工掌握一技之長,在努力拓寬街委企業、社區服務網點等就業渠道的同時,她還鼓勵下崗職工自創事業,生產自救,先后安置了1000多名下崗職工,使社區居民“雖下崗,不失業”,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譚竹青視社區居民為親人,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千家萬戶,家長里短她調解,貧困人群她接濟,失足青年她幫教……走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譚竹青成為居民群眾的貼心人,被人們親切譽為“小巷總理”。幾十年來,譚竹青就像一塊磁石,吸引著十委社區的居民,有的居民在單位分了新房卻不愿意搬走,有搬走的又搬了回來,甚至有不少外區居民專門到十委買房子。

  2005年12月3日,譚竹青不幸病逝。長春市成千上萬的干部群眾自發為她送行。譚竹青先后被授予“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居委會主任“孺子?!豹?、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社區工作者”、“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等170多項稱號。

  鏈 接

  ■電影《小巷總理》

  本片講述了一個居委會主任扎根社區、情系居民的感人故事。影片故事根據譚竹青的真實事跡改編,時間跨越20多年,圍繞社區發生的故事,純樸真摯,藝術地再現了社區的好主任、小巷的“好總理”譚竹青一心撲在社區建設、為社區居民排憂解難無私奉獻的生活片段,熱情謳歌了基層黨員干部執政為民的高尚情懷。影片獲得第12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譚竹青的扮演者丁嘉莉榮獲第12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女演員獎。(光明日報記者 王逸吟整理)

責任編輯:項麗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字幕不卡高清视频在线 |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中文字幕亚洲乱码视频 | 欧美性爱在线播放首页 | 天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专区 |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