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如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社會思潮、形成思想共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和現實問題。習近平指出,“只有全黨思想和意志統一了,才能統一全國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他在系列講話中緊緊圍繞新時期黨員領導干部和人民群眾的思想實際,提出和重申了一系列緊扣時代主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觀點、新思想、新論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內涵。 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 針對新形勢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挑戰,習近平提出和強調了新時期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1.方向原則。方向原則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要始終與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要求相一致,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不動搖。2013年8月,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所有宣傳思想部門和單位,所有宣傳思想戰線上的黨員、干部都要旗幟鮮明堅持黨性原則”,“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宣傳思想工作必須遵循的重要方針。”這些都為新時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方向。 2.滲透原則。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滲透到具體工作中,才能滿足教育對象的需要,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增強針對性實效性。習近平論述了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要貫徹滲透原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方面的政策都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他提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融入到各種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利用各種時機和場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通過健全各行各業規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準則。 3.物質利益原則。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物質利益原則是黨的優良傳統之一。習近平在系列講話中明確,“堅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到“讓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無不體現著以人為本、為民務實的執政理念。在河南考察時,他要求基層黨員領導干部要把為群眾辦實事和提高群眾工作能力結合起來、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使辦實事的過程成為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教育群眾的過程。 4.分類指導原則。習近平非常關注分類指導問題,在講到干部作風建設時,他明確提出“抓作風,反‘四風’,中央有規定動作,但必須分類指導,不能上下一般粗”。他在各種不同場合,分別闡述了對不同群體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問題。他要求小學生要“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要求廣大青年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做到“勤學、修德、明辨、篤實”;要求軍隊持續培育當代革命軍人的核心價值觀等。對不同區域、不同群體提出了差異性目標,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