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2016年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述評
視頻來源:央視網
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記者霍小光 張曉松 胡浩 羅爭光)“我們繼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完成97個重點改革任務,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還完成194個改革任務,各方面共出臺419個改革方案,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已經基本確立。”
2016年歲末,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言簡意明勾勒出過去一年全面深化改革持續強勁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充分肯定了一年來改革取得的成果。
這一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大刀闊斧、攻堅克難,以“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的智慧運籌帷幄、總攬全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決心嚴明責任、狠抓落實,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奮力前行,積厚成勢。
全面深化改革,翻過一山又一山,快馬加鞭未下鞍。
一年來,黨中央統攬全局、系統謀劃、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穩,各領域改革向縱深推進
“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比作建造大廈的話,頭3年是夯基壘臺、選材備料、立柱架梁的3年,今年要力爭把主體框架搭建起來。這是一個重要的階段性目標。這個階段性目標達到了,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就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習近平
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特點更加明顯,改革協調推進難度繼續加大,改革落地生根任務愈發艱巨。
習近平總書記以深邃的政治眼光和敏銳的洞察力,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階段性特征和各領域改革特點,提出一系列改革新理念,始終從認識論和方法論上引領著改革正確方向。
2016年元旦剛過,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重慶市,深入港口、企業考察調研,對改革形勢作出科學研判:今年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關鍵意義的一年。
明確階段性目標,對改革走向至關重要。
回到北京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20次會議,為全年改革把脈開方:“把各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明確標注出來,排出優先序,重點推進,發揮好支撐作用。”
中央深改組統籌推進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實現4次中央全會部署的總計616項重點改革任務統籌謀劃、前后接續、梯次推進。各領域改革向中心聚焦、向深處發力,呈現“大潮奔涌逐浪高”的壯闊景象。
——經濟生態領域改革抓住阻力大、利益調整難的硬骨頭持續攻堅,推出一批標志性、關鍵性改革舉措,努力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改革支撐發展的動力作用逐步顯現。
——民主法制領域改革穩慎論證、主動作為,破解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關鍵性改革取得重要進展。
——司法領域改革大步向前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全面鋪開,優化司法職權配置等改革舉措順利推出,司法公正對法治的保障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
——文化領域改革圍繞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把牢改革方向,堅定文化自信,推進制度創新,基礎性改革基本推出,文化創新發展的強勁勢能得以釋放。
——社會領域改革聚焦民生領域的熱點難點,集中推出一批重點改革舉措,辦成了一些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事難事,帶給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著力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體制機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戰斗力,軍隊活力顯著增強。
——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緊扣全面從嚴治黨,組織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層組織建設制度、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等改革齊頭并進、互相支撐,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改革任務基本完成。
……
面對改革的復雜形勢和繁重任務,一年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改革方案制定和改革舉措落實,科學謀劃改革大棋局,改革路線圖更加清晰,改革方法論日臻成熟。
突出重點抓關鍵——
2016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開局之年。這一年,各項改革任務、制度建設不斷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目標聚焦、向構建發展新體制聚焦。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難在深化。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改革需要整體推進,但不能是平均用力、齊頭并進,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做到牽一發而動全身、落一子而活全盤。
隨著改革深入推進,牽涉的體制矛盾和利益關系越來越復雜,改革抓重點、抓關鍵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更加突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牽住改革“牛鼻子”,既抓重要問題、重要任務、重要試點,又抓關鍵主體、關鍵環節、關鍵節點,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這是重要的改革方法論。
國有企業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教育體制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要啃的硬骨頭、要涉的險灘一一標出,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穩步向前,一石激浪,以點帶面,牽引帶動其他改革一并推進。
明確責任抓主體——
“改革爭在朝夕,落實難在方寸。”實踐表明,改革能否順利推進、扎實落地,關鍵在人,關鍵在責任主體。特別是作為“關鍵少數”的地方和部門一把手,對改革抓和不抓大不一樣,虛抓和實抓大不一樣。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不同改革主體責任劃分清楚、明確下來,理清責任鏈條,擰緊責任螺絲,提高履責效能,以責促行、以責問效。黨員、干部特別是地方和部門一把手,既要當改革的促進派,又要當改革的實干家。
2016年首次中央深改組會議清晰劃分了各類改革主體的責任:專項小組對本領域改革負有牽頭抓總、特別是協調解決矛盾的責任,既要抓統籌部署,也要抓督察落實;改革牽頭部門是落實中央部署具體改革任務的責任主體;地方黨委對本地區全面深化改革承擔主體責任;黨委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既要掛帥、又要出征……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安徽小崗村。在這里,他又諄諄告誡各級黨委和政府及其領導干部,要把自己擺進去想改革、議改革、抓改革,爭當擊楫中流的改革先鋒。
在黨中央率先垂范下,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算大賬、總賬、長遠賬,堅決地破、堅決地改,一步一步往前推、一層一層往下落,以更加積極主動的精神研究和推進改革;地方各級黨委真刀真槍抓實目標任務、抓實精準落地、抓實探索創新、抓實跟蹤問效、抓實機制保障,使各項改革更加富有成效。
試點創新求突破——
改革實踐反復證明,越是難啃的硬骨頭,越要鼓勵大膽試驗、大膽突破,從創新實踐中尋找出口,從群眾中汲取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試點是改革的重要任務,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隨著改革不斷深入,改革艱巨性、復雜性、系統性愈加凸顯,對一些攻堅難度大的改革,對既要突破又要創新的改革,更需要采取試點探索、投石問路的方法,通過試點走出困局、打破僵局,發揮試點對改革全局的示范、突破和帶動作用。
2016年,中央深改組聚焦重大改革任務,突出抓了一系列重大試點,及時總結和復制推廣試點經驗,將重大改革試點成果在更大范圍推開。試點探路的改革舉措持續推出,改革“試驗田”深耕細作、漸次開花,為推進全國面上改革積累了豐富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無不來自人民群眾的實踐和智慧。無論改革推進到什么階段,人民首創精神都不能忽視。這一年,中央注重調動地方、基層、群眾的主動性創造性,取智取法取道于民,既鼓勵創新、表揚先進,又允許試錯、寬容失敗,營造想改革、謀改革、善改革的濃厚氛圍,創造了很多改革創新的生動案例,使改革活力充分涌流。
強化督察促落實——
“改革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要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實”“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許多改革“金句”人們早已耳熟能詳。這其中,“抓落實”總書記強調得最多。
在中央深改組已經召開的31次會議新聞稿中,“落實”一詞出現近200次,而2016年12次會議就強調了100余次。
改革推進到今天,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改革形勢要求,親力親為抓落實,敢于擔當抓落實,扭住關鍵抓落實,部署開展了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舉措出臺和落實情況評估,全面總結3年來改革工作,突出查找短板弱項,正視矛盾問題,明確抓落實的方向和重點。中央深改組會議多次聽取重大改革落實情況匯報,涉及國企黨建、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群團改革試點等多項議題,充分顯示抓改革落實的決心和魄力。
推動落實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督察。2016年,改革督察工作被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以確保黨中央確定的改革方向不偏離、黨中央明確的改革任務不落空,使改革能夠精準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
既督任務、督進度、督成效,又察認識、察責任、察作風,對發現問題列出清單、明確責任、掛賬整改……一年來,改革督察力度加大,確保改革方案的含金量不短斤缺兩,確保改革落實的“最后一公里”暢通無阻。
完善中央改革辦、專項小組、牽頭部門和地方各級黨委督察職能,發揮社會和群眾監督作用,做到眼睛向下、腳步向下,上下貫通、內外結合……一年來,中央改革辦的專項督察覆蓋27個中央和國家機關、26個省區市,中央環保督察覆蓋半數以上省份。
圍繞基礎性、關鍵性改革,聚焦重點難點,抓住問題要害,解剖麻雀,以點帶面,在找準個案問題基礎上分析傾向性苗頭性問題……一年來,改革督察焦點更實,充分發揮出督察在打通關節、疏通堵點、提高質量中的作用。
改革道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習近平總書記領導下,中央深改組加強改革統籌謀劃,深入思考戰略、戰役、戰斗層面的問題,謀定而后動,有力有序,全面深化改革方向更加明確,重點更加突出,道路更加清晰,各領域各方面改革風生水起、大開大合,不斷向縱深推進。
一年來,全面深化改革著眼長遠、夯基壘臺,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制度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夯實基礎
“改革要注重抓住重點,重大制度改革要放在突出位置、首先抓好,尤其要抓好對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有重大影響的制度完善,繼續把四梁八柱性質的體制機制建設推向前進。”——習近平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龍袞九章但挈一領。
回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定下的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輪全面深化改革注定以打基礎、謀長遠的體制機制性改革為最終指向。
制度更具有根本性、長遠性、穩定性。任何一項改革,都是對制度的調整或創新,最終都要以制度形式固定延續下來。特別是一些關系全局的重大制度改革,對整體制度改革和創新具有重要基礎支撐作用。一年來,制度設計、制度安排、制度完善、制度保障、制度銜接成為習近平總書記論及改革的高頻詞,全面深化改革寫下重大制度創新的亮麗篇章。
“從歷史長過程看,我國經濟發展歷程中新狀態、新格局、新階段總是在不斷形成,經濟發展新常態是這個長過程的一個階段。”習近平總書記的分析發人深省。
在認識、適應、引領新常態的大邏輯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擺到了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重頭戲位置。
僅1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就在不同場合5次提及這項改革,并用“對全面深化改革決心的重要檢驗”來形容這項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國內外輿論敏銳地捕捉到這一信號。路透社評論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使市場力量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年多來,黨中央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明確“三去一降一補”的重點工作,直指多年經濟發展沉疴。
面對不斷暴露的積存已久、盤根錯節的矛盾和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三去一降一補”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緊迫任務,但病根在體制機制上,必須注重從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黨中央集中部署有關改革任務,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發揮其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牽引作用,進一步解放各種體制機制束縛,釋放出強勁的發展動力。
千百年來,農民和土地的關系,一直是觀察中國經濟制度變遷的晴雨表。
2016年8月,中央深改組第27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目標直指農村土地所有權制度與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不適應的難題,被認為是繼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之后數十年來的再一次重大制度改革創新。
比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涉及面更廣、影響力更大的產權制度改革也在這一年正式推開。
11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公布。“有恒產者有恒心”——這句流傳千年的話被寫進中央文件。改革一經推出,各界反響強烈,認為這項改革“從頂層設計強化了產權保護的法治化路徑”,產權保護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創業吃了“定心丸”。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推進的每一步,無不受到海內外高度關注,也成為衡量重大制度改革的一把標尺。
過去一年里,民主法制領域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出臺了健全人大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制度、各級政府重大決策出臺前向本級人大報告的實施意見、完善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制度、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等重大改革舉措。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一項事關全局的政治體制改革重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明確提出,要整合監察力量,健全國家監察組織架構,形成對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全面覆蓋的國家監察體系,并將其作為一項重大改革任務提上重要日程。
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和開展有關試點的方案,并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對這項重大改革作出頂層設計。經過近一年反復論證、穩慎研究,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關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為實施這項重大政治體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據,向著建立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監察體系邁出了重要步伐。
深化群團改革被認為是政治領域又一項旨在固本謀遠的重要改革。
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對群團改革作出重大部署。針對近年來群團組織出現的“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傾向,黨中央下決心加大群團改革力度,圍繞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著力推進組織創新和工作創新,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一年多來,黨中央把工青婦科僑等領域的改革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盤子中、群團改革的大框架下進行總體設計,多次專題研究,深刻闡明這些改革的基本遵循、主要任務、實踐路徑和工作要求,深入推進全國總工會、上海市、重慶市群團改革試點,部署開展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中國僑聯改革,在試點基礎上全面推進中央群團機關改革、地方群團改革。
2016年,國防和軍隊改革大刀闊斧、立行立改,體現出制度創新的鮮明特點。
圍繞著力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領導指揮體制改革率先展開,相繼成立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把軍委機關由4個總部改為1廳、6部、3個委員會、5個直屬機構共15個職能部門,把7大軍區調整劃設為東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5大戰區。扎實推進軍隊規模和力量編成改革,以結構功能優化牽引規模調整。通過改革,突破了長期實行的總部體制、大軍區體制、大陸軍體制,建立了軍委總管、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實現了軍隊組織架構的一次歷史性變革,在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上邁出實質性步伐。
全面從嚴治黨,根本要依靠制度管黨治黨,要通過不斷創新探索增強制度效力。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這是著眼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一個重要安排,更是針對當前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從根本上尋求解決之策的重大制度創新。
過去一年里,圍繞全面從嚴治黨,各項改革舉措全面推進,在上海先行開展試點的基礎上,繼續在北京、廣東、重慶、新疆開展規范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的行為試點;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使黨內問責有了制度規范;印發《關于防止干部“帶病提拔”的意見》,通過制度設計從嚴管理干部、從嚴把好選人用人關;審議通過規范黨和國家領導人有關待遇等文件,以上率下,對全黨嚴格規范領導干部待遇作出示范……
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出臺關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激活各類資本一池春水;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開展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試點……
一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關系全局特別是涉及重大制度創新的改革抓在手中,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支撐。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世界大同 天下一家——論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已是最后一篇
-
世界大同 天下一家——論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