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上下掀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熱潮。怎樣筑牢這個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如何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我們指明了基本遵循和努力方向。 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并非封閉抽象的概念,而是蘊含于社會生活的細節里,體現在公民日常的行為中。正所謂,“劈柴擔水,無非妙道;行住坐臥,皆在道場”。如同蘭考焦桐記錄著焦裕祿的公仆情懷,施甸林場熔鑄著楊善洲的赤子之心,一種價值觀只有具備人格化、形象化、具體化的具象形式,才能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正因為此,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應從細處著眼、從細節入手,目標要細化、態度要細致、措施要細密,才能起到潤物無聲、熨帖心靈的作用。這正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落細”的深意所在。 在今天的社會語境中,思想觀念千帆競發,觀點表達百舸爭流,不同的社會群體擁有不同的利益訴求、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這是“分眾時代”的鮮明特點,也是培育核心價值觀的現實起點。如果目標上大而化之,不能分解成具體可操作的具體任務,如何避免脫離實際、凌空蹈虛?如果措施上胡子眉毛一把抓,不能根據不同群體的特點分類施策、精確制導,那么舉措再多、政令再繁,又如何能贏得認同、激起共鳴?因此,越是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越應該注重身教重于言傳、具體強于抽象,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都應該條分縷析,在現實針對性上做足功夫。 《中庸》有言“致廣大而盡精微”,強調“盡精微”在涵養道德中的重要作用,如今仍然具有啟發意義。比如說,強調領導干部發揮表率作用,如能多一些有血有肉的細節,是不是更讓人感同身受?完善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等,如能把“24字”方針細化為具體條目,是不是就能讓核心價值觀融入生活?運用各種文化形式教育引導,如能多一些娓娓道來的故事、少一些高高在上的說教,是不是就能實現看不見的說服?總之,如空氣遍布,如清水流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浸潤人們的“心靈土壤”,成為人們的“精神羅盤”。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失之于粗、流于形式,只有做“過細”的工作,才能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人民日報報評論員)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唱響中國 堅定中國自信
已是最后一篇
-
唱響中國 堅定中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