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的很多麻煩,往往回到最初的起點,才能找到解決它的最好辦法;也有很多疑慮,往往回到問題的核心,才能獲得豁然開朗的契機。但有時候,我們走得太快,或是見得太多,難免忘記了關于生命和世界最本真的道理。那些最本真的,往往最樸素。而最樸素的,則往往最珍貴。 樸素的親情 歷經兩年的等待,電視機前的“吃貨”們終于盼來了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的播出。 4月18日晚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一集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首播。不少人發現,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被《舌尖2》刷屏了。 很多人說,看《舌尖2》,流下的不僅是口水,還有淚水。不管是西藏深山里為弟弟爬樹采蜂蜜的哥哥,還是四川公路上風餐露宿相濡以沫的養蜂夫婦;不管是浙江鄉下親自為女兒捕魚的農民,還是回到貴州家中為女兒做一餐家常飯的外出務工人員……天南海北的食物,呈現的不僅是中國人的飲食文化,更是中國人的生存狀態和鄉愁。 “這是巨變的中國,人和食物比任何時候走得更快,無論他們的腳步走得多么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歡來得多么不由自主,總有一種味道,以其特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著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的確,最打動人的,總是最質樸的情感。 樸素的閱讀 如果有人約你一起“刷夜”,你想到什么?泡酒吧?唱KTV?還是上網看電影?如果告訴你,時下流行的“刷夜”方式是“泡書店”,你意外嗎? 4月8日開始,北京的三聯韜奮書店推出為期10天的“深夜書房”試營業。試營業期間,每天晚上書店都會擺上閱讀桌和閱讀燈。書店在試營業之初表示,如果一切順利,三聯韜奮書店將成為北京第一家全天候開放的書店。而事實上,4月18日,三聯韜奮書店果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在北京,“夜貓子”們終于有了個有書香的去處。 不少人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曬出自己在三聯韜奮書店“刷夜”的照片,擠擠挨挨的人影,低頭讀書的沉靜,誰也想不到四合清寂的深夜,北京城的中心還有這么一方天地,思想的活力如此蓬勃。 中國人閱讀習慣的缺失一直是一個繞不開的尷尬。但24小時營業的三聯韜奮書店至少確立了一種姿態,讓人們關注閱讀,進而回歸閱讀。畢竟,不管時代如何變遷,不管科技如何發達,閱讀都是人類進步最有效的路徑。 樸素的教育 這個世界上,有什么是父母舍不得給孩子的嗎? 4月18日是南京市小升初跨區借讀生回原籍登記的第一天,在不允許跨區擇公辦學校的嚴規下,名校云集的鼓樓區,報名的人特別多。有記者發現,有些孩子根本不符合戶口、實際居住地及房產證3個條件,但不少家長拿出了近期才辦的離婚證,有的還是登記前一天才離的婚。他們都是一方放棄婚后房產,帶著孩子遷回住在名校學區房的父母家。工作人員說,最不可思議的是,有一個來登記的媽媽剛剛離婚,把兩套房子都給了前夫,自己帶著女兒做無房戶,戶口掛在老人的房子里要就近上29中。 天底下再深切的愛,也應當有所為、有所不為。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就離婚,或許能夠在短時間內讓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但父母這樣的行為,對孩子心理的影響卻不容樂觀。世上最可貴的教育,是愛的教育。讓孩子明白什么值得珍惜,什么應是底線,這樣的教育是最樸素的,也是最不可或缺的。(劉陽)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三下鄉”應下到農民心里
已是最后一篇
-
“三下鄉”應下到農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