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印發通知,強調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貫穿于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全過程。 3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南蘭考調研時和干部群眾面對面座談。當年和焦裕祿一起治風沙的老黨員75歲的雷中江,提了三點希望,其中之一是:“希望黨的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像焦裕祿那樣到群眾中去”。老人的話質樸真摯,在對焦裕祿同志的深情追憶中,飽含了對今天黨員干部如何走群眾路線的真誠希望。 如果今天我們也給焦裕祿同志畫一張漫畫,問一問“焦書記的時間哪里去了?”曬給蘭考和全國人民看,大家定然會異口同聲地說:“他到群眾中去了!”確實,他的日程里滿滿的都是到基層去,和群眾在一起是他工作的常態。“一輛單車走蘭考,36萬群眾裝心里。”哪里風沙大,他上哪兒;哪里號子響,他上哪兒;哪里矛盾多,他上哪兒。風沙口,他和群眾一起推車挖土埋風沙。開春田頭,他時而換群眾扶犁,時而又在肩膀上套著繩子當“耕地的頭牛”。大雪封路,救災物資送不出,他去了;農民的牛沒草吃餓死了,他去了;機耕隊“罷工”不干活,他去了……餓了啃掉渣的窩窩頭,困了與百姓一起睡草窩窩。 焦裕祿同志的事跡之所以歷經50年風雨歲月仍為人民群眾所傳頌,就是因為他用行動樹了一座無言的豐碑,深深地鐫刻在人民群眾的心里。靜下心來想一想,當年和焦裕祿一起戰風沙的老黨員提意見,希望黨員干部“要像焦裕祿那樣到群眾中去”,而總書記也說學習焦裕祿,“我們要看焦裕祿是怎么做的”。老黨員心窩子里的話和總書記的殷切希望,竟是如此默契一致。 從雷中江老人的話中,不難看到他對當下一些黨員干部到群眾中去的目的、態度和方式的不認同與不滿。而這恰恰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黨員干部骨子里有沒有愛民情懷,是不是真的把群眾裝在心里,是不是真正到群眾中去,是不是真心幫助群眾解決問題,老百姓一眼就看得出來。今天人民群眾之所以還是那樣呼喚焦裕祿,就是期望黨群關系返璞歸真,黨的優良傳統能傳承下去。 以焦裕祿同志為榜樣,見賢思齊,就是要“下高樓”“出深院”,放下架子,邁開雙腳,直接到群眾的田間地頭去,聽真話、察實情,像當年焦裕帶領群眾治“三害”那樣,解決好困擾基層發展的老大難問題。特別是今天,要處理的矛盾和問題更多、更復雜,更需要像焦裕祿那樣到群眾中去,與群眾交朋友,把群眾當親人,知道群眾想什么、盼什么。只有真正深入到群眾中去,面對面聽取人民群眾意見,把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和意見收集上來,對照檢查、勘誤糾錯、集中整改,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才能取得真效實效。(完顏平)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舌尖上的中國2》“每周一見”饞了誰
已是最后一篇
-
《舌尖上的中國2》“每周一見”饞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