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新華社記者樊曦)打車軟件“燒錢圈地”方興未艾,一則消息又讓這個行業再度升溫。27日,交通運輸部發布一份征求意見稿,其中關于把各款打車軟件接入統一的車載終端、建立出租車電召服務統一平臺的表述備受關注。 加強出租車運營監管,有利于行業有序發展。這樣看來,建立出租車電召服務統一平臺似乎合情合理。然而,規范一個行業的發展,是否只能靠“統”值得深思,“統一的車載終端”由誰“統”也是個問題。 用手機軟件打車是一項新興事物。打車軟件風行以來,既方便了乘客有計劃出行,也降低了出租車空駛率,受到普遍歡迎。當然,新興事物不可能完美,比如有人提出的“擾亂價格秩序、影響行車安全、助長非法經營”等問題,就需要研究解決。 把所有電召軟件統一到一個平臺,可能有利于保障行車安全,也方便監管。不過,“統”并不一定能治百病。主管部門需要的是既要看到“統”的好處,也應當聆聽市場主體的一些顧慮,防止產生過多的消極作用。 眾所周知,以“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為主的打車軟件通過大規模獎勵政策,確立了市場競爭優勢。統一接入所有打車軟件,會不會抹殺不同產品的競爭優勢?會否影響到軟件業爭相提高服務創新的動力? 再則,統一平臺由誰來經營管理?由誰來監督服務質量?如果是政府統一調度,如何確保所有軟件公平競爭?在推出統一平臺之前,這都是需要考慮和回答的問題。 經驗告訴我們,只有經過充分討論的政策才更加符合市場規律,也更容易為市場所接受。中國改革行逾三十五年,今年又是全面深化改革開局之年,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當前改革的關鍵所在。具體到出租車行業也是如此。 當然,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決不意味著否定政府作用,管好、管到位是政府這個“守夜人”的職責。把自己不該管的都交給市場,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才能更好地騰出手去管好該管的。小到打車軟件,大到體制改革,道理都是如此。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高考“道德加分”公平為先
已是最后一篇
-
高考“道德加分”公平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