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留村里 也能城鎮化
四川廣元利州區委書記 趙文嶠 推進城鎮化不能急功近利,渠沒挖好就放水,樹沒栽好就乘涼,只能事與愿違 新型城鎮化是個漸進的過程,依賴農業產業發展、城鄉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來實現,而不是簡單地把農民的戶籍變為市民了事。 利州區的新型城鎮化怎么搞?我們在界牌村、泥窩村探索了多年。我們在這兩個村建立民政、社保、衛生等窗口,讓農民和市民同等享受公共服務,讓村民享受與城鎮職工一樣的養老、醫保。有人說我們這么做是把農民留在了農村,不利于城鎮化發展,但我們堅持認為城鎮化的核心在于實現人的城鎮化,而不在于人的去向。現在這兩個村已經發展成了社區,村民和市民在身份上已經沒有本質區別。 在產業配套未完善、城鄉二元結構還比較明顯的前提下強行把農民趕進城,會產生很多問題。因為農民進城后必須花錢買房、買社保,要付出很高的生活成本,但農民進城后往往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這樣一來農民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所以推行城鎮化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強人所難,渠沒挖好就放水,樹沒栽好就乘涼,只能事與愿違。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要讓農民有城鎮化的“底氣”,還需要在土地上下功夫。去年我們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還在部分鄉鎮試點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房屋所有權、集體林權等“七權”確權登記,就是想加強農民的土地權利保障,同時把農民的“死資產”變成“活資本”,賦予他們更多的財產權利。 政府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要起好引導作用,與其搞大拆大建的造城運動,不如多想想如何做好農民的保障工作,畢竟農民才是城鎮化的主角。主角的戲唱好了,城鎮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記者 張 文整理 馬國英繪圖)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對法外干預說“不”
已是最后一篇
-
對法外干預說“不”
責任編輯:項麗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