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遇難同胞成為制度安排,彰顯了國家對生命的尊重,讓人充分感受到公民之于國家的意義。經過災難的洗禮,公民更加珍惜生命,全力重建家園,以尊重生命的名義緬懷逝者,以愛的名義追求美好生活,愿逝者安息,生者更加堅強?!?/p> 為表達對魯甸6.5級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云南省人民政府決定,今天10時起,全省在各條戰線上工作的人員及在廣場、商場、公園、車站、碼頭、機場等公共場所的人員,就地駐足默哀3分鐘,全省防空警報鳴響,汽車、火車、船舶鳴笛志哀3分鐘。 近年來,哀悼地震中遇難的同胞漸成慣例,從汶川大地震發生后5月19日至21日設立“全國哀悼日”,到玉樹地震、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后,全國默哀,皆降半旗,漸漸成熟的制度安排,彰顯了國家對生命的尊重,培育了國民讀懂生命價值的意識,讓人充分感受到公民之于國家的意義。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災難洗禮,公民更加珍惜生命,全力重建家園,以尊重生命的名義緬懷逝者,以愛與堅強名義追求美好生活,愿逝者安息,生者更加堅強。 尊重生命,體現在千方百計救援上。連日來,災區涌現不少感人事件,比如在搶險途中犧牲的云南邊防戰士謝樵,他最后的勇毅定格成了永恒,用生命書寫了軍人的偉岸與職責;巧家縣包谷垴鄉紅石巖村冷家坡社小組長周清順帶領村民抗震自救,連續工作三天沒有睡覺,因腦溢血復發去世,年僅43歲。我們還看到,“切糕王子”阿迪力,不遠千里送去5噸切糕;“羊肉串慈善家”維吾爾族大叔阿里木,采購大鍋、鮮牛肉、胡蘿卜和洋蔥,為災民做手抓飯……這些可歌可泣的義士令人感佩,值得濃墨重彩點贊。 目前,災區的生活秩序正在逐步恢復,電力線路已經全部修復,災區應急供水保障取得重大進展,已解決20多萬人的應急供水。不過,由于情勢復雜,抗震救災比想象的更艱難,一些突發情況令人防不勝防,甚至危機四伏。 在此次地震的次生災害中,最嚴重、威脅最大的當屬牛欄江紅石巖堰塞湖。來自國家防總的消息稱,截至9日下午4點,紅石巖堰塞湖水位距離堰塞體埡口底部只剩39.67米,風險等級已經升到最高級別。此前一天,中國解放軍工程兵用浮橋向牛欄江紅石巖堰塞體運輸挖機時,突然遭遇余震,余震造成堰塞湖上方山體滑坡,落石飛滾而下,險象環生。紅石巖堰塞湖的周邊環境,甚至比汶川地震時的唐家山堰塞湖更惡劣。盡管救援排險有巨大難度,但為了災民的生命安全,救援隊員仍在堅守,令人感動之余生發無限敬意。 按照相關部署,各路救援隊全力搜救被困人員,轉運傷員的同時,災區抗震工作逐漸進入轉移安置階段。據報道,災民的衣、食、住、用、醫等,正進一步得到保障,人們正重拾生活的勇氣;派出所、信用社、郵政所很快搭起了帳篷,各項服務正在開展。秩序恢復,基本生活有保障,災民才能逐漸點燃重新生活的信心。 除了生活保障之外,災民還需要心理救援。2008年11月,一項對都江堰、北川等極重災區20萬人口的調查結果顯示,90%左右的災區個體心理狀態均不同程度受到影響,約30%的個體存在心理問題。日本導演北野武談到日本的一次地震曾感言:“悲慟是一種非常私人的經驗。震災不能籠統地概括為‘死了2萬人’一件事,而是‘死了1個人’的事情發生了2萬件。2萬例死亡,每一個死者都有人為之撕心裂肺,并且將這悲慟背負至今?!焙茱@然,對幸存者進行科學、有序的心理重建,他們才能越過悲傷,更好地面向未來,否則,嚴重的心理損傷將伴隨他們數年甚至一生。家園毀了,人心不能毀,只要有堅強的意志,健康的心理,人才會有繼續前行的勇氣和力量。 此外,災區重建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災區不僅脫胎換骨,更強筋壯骨,最終實現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拐鹁葹闹械拿篮脙r值,應該傳承、放大和更大范圍地具象化。我們堅信,有愛在,希望就在,災難可以摧毀家園,但災區自我生長的力量不會失去。(北京青年報社評)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西游記被韓國”傳言與文化受虐的臆想
已是最后一篇
-
“西游記被韓國”傳言與文化受虐的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