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應用”與“創新”
發表時間:2014-09-06   來源:光明日報

 

 

  國家長治久安、民族興旺發展需要各型各類人才,有的長于創新,有的偏重應用。近年來,我們對創新型人才呼喚尤盛,而應用型人才的必要與可貴,也正在現實中日漸凸顯。

  真正的人才概念應該如何理解?理論是實踐的先導,人才培養理念的更新必然帶來人才培養的進步。只要我們對新時代的人才訴求有更深透的了解,人才培養的質量就會相應得到提高。

  一則小品的啟示

  今天的社會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上世紀90年代,中央電視臺播放過一則小品,劇情如下:

  糧店擴大營業,需招聘一名臨時工,廣告貼出后,立即有兩人前來應聘。一個是城市中年下崗職工,一位是進城打工的中年農民。女老板出題,考試開始:“請談談應聘成功后有何打算。”城市人搶先說:“老板,你招了我以后,咱們擴大經營規模,連鎖店開到上海、北京、紐約,到時候你當總經理,我當副總經理……”農村人說:“老板,我沒文化,老板說干啥就干啥,老板說啥就是啥。”接著,第二道考題,搬運糧食袋子。城市人力氣小,搬不動,只好在地上拖著走,農村人找到表現的機會,肩膀上扛兩袋,手提一袋,還讓城市人再往上摞一袋。考試結束,兩人迫不及待地問:“老板,我倆誰能應聘上?”老板說:“我看你倆誰也不行。要是把你倆的優點集中在一個人身上,那該多好啊。”

  老板的話一語中的,點出了現代社會的用人需求。該小品中,城市下崗工人的特點是動腦不動手,能說不能干。這樣的人腦袋想的多,手上動的少,行動力差,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往往只會誤事而不成事,他們的有用性是要打折扣的。而農民工的特點是動手不動腦,能干不能說。這樣的人雖然吃苦耐勞,但文化少,只能干體力活。現代城市體力活越來越少,他們的就業機會也就越來越少。要把兩人的優點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才是理想的人才:既會思考,又會實干;既有智慧,又會表達;既有書本理論知識,又有實踐操作培養的一技之長;既有崇高遠大的理想,又有腳踏實地、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這樣的人才,才是社會最需要的人才,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

  喚醒思維的自覺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一個特別會說話的人,往往特別會思考。思維清晰,表達才會清晰;思考深入,表達才會豐富。工作中表現出色的人,思考問題時也細致周密,靈活巧妙。有清晰完整的思路作指導,工作才能干好。俗話說得好,千兩黃金難買一個正確的判斷。會思考,才能提高我們生活的幸福指數,才能提高我們工作的效率。

  學習書本理論知識使我們頭腦充實,親身實踐則使我們心智成熟。我們應當利用書本知識和實踐能力,去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矛盾和問題,這就是智慧人生的價值體現,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堪當重任的人才。

  創新型人才對經濟社會進步有引領和推動作用,應用型人才則是社會的中堅力量,遍布方方面面、各行各業,兩者之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可以相互轉化,乃至融為一體。只要堅持努力、不斷積累,注意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這兩種人才都有望發展為本行業的精英人才。

  會思考的智慧人才,是當今社會最為需要的,這也是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必然要求。美國《先驅論壇報》一位記者曾經發表這樣的看法:“過去是從土地中開掘資源的時代,現在是從頭腦中開掘資源的時代。在從土地中開發資源的時代,美國是一個富國;現在是從大腦中開發資源的時代,美國成為發展中國家。美國必須從根本上改革教育,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他一針見血,準確地概括出不同時代的特征,并提出了美國應對知識經濟挑戰的對策。這一觀點在當代美國的發展中得到了印證。農業經濟是從土地上獲得資源和財富,知識經濟則是從大腦中獲得資源和財富,國家財富越來越多地依靠它的人民的知識、技術和智慧。

  經濟的發展,市場的占領,需要越來越多創新產品和創新技術。創新思維是人才要素中最寶貴的黃金要素,各級各類人才都要重視創新思維的培養。

  正因為對創新思維的渴望如此迫切,許多國家都把創新能力作為教育改革的重點加以推進,并為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可見,創新思維是一種可持續增值的國家發展戰略資本。要成為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才,關鍵在于練就縝密深刻、善于創新的思維能力,從而喚醒思維的自覺意識,養成思想的自主習慣,砥礪思考的卓越品質,練就卓越的創新能力。

  讓自己“勤動手,巧動口”

  人類用大腦認知世界,用雙手改變世界。我們美好的生活靠雙手來創造。一雙勞動的手,能繪出美麗的圖畫,彈奏出動人的樂曲;一雙勞動的手,能送宇宙飛船上天,能讓潛艇遨游海底。動手能力的培養實際上就是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是毅力意志的培養。

  通過動手勞動,青少年不但能夠增長經驗,鍛煉頭腦,還能夠體驗生活的美好,實現德智體美勞相互滲透,彼此促進。對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視,實際上是對學生心靈舒展與完善的重視。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就強調了動手能力對心靈完善的作用。澳大利亞小學生書包中都放著一把剪刀,學校每天都安排一節手工制作課,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動手實踐,也就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手段。大凡教授技能技巧,講說一通,指點一番,只是個開始,最終都應落實到動手實踐上。人才的培養一定要把知識教學和實踐教育結合起來。傳授知識過程中,不能只講說一通,就認為完成了任務,還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思考、辨析、揣摩、咀嚼、消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解決問題。

  除了動手能力以外,口才也是人才不可忽視的重要才能。“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情欲信,言欲巧。”這些名句都強調了語言在表達志向、抒發情感、宣傳教育、鼓舞群眾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人是社會中的人,人和人需要交流,交流就離不開語言。一切矛盾的解決,既需要內在智慧,又需要口才作為外在的交鋒利器。民間常說,會說話的人能夠把事情說成,不會說話的人把事情說砸;會說話的能把人心說暖,不會說話的能讓人六月生寒。人才需要鍛煉自己的口才,有口才才能體現內在的素養。社會上大多數職業都與口才表達有關。教師、演員、醫生、干部、售貨員、司機、警察都離不開口才表達。沒有口才,人才的功用就會降低。

  培養創新型人才不能好高騖遠、拔苗助長、夸夸其談,培養應用型人才也不能降低標準,不能削減課程,壓縮課時,偷工減料,急功近利。創新性、應用性不應該是某一種人才的特征,而是各級各類人才都應該具有的重要能力要素。培養任何人才時,都應該重視將基礎知識落到實處,注重知識向實際應用的轉化,同時還要兼顧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前沿性、實用性,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更上一層樓,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王天時 劉柯,作者單位:商洛學院中文系)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張慧磊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163829&encoding=UTF-8&data=ACEEdQAAAAcAAE5cAAAAAQAk5Lq65omN55qE4oCc5bqU55So4oCd5LiO4oCc5Yib5paw4oCdAAAAAAAAAAAAAAAuMCwCFDo0arI7XTHWAp4rKDyPZYRAUpVfAhQF671zTJiEab8g6BJOHPvnpGTs5A..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163829&encoding=UTF-8&data=ACEEdQAAAAcAAE5cAAAAAQAk5Lq65omN55qE4oCc5bqU55So4oCd5LiO4oCc5Yib5paw4oCdAAAAAAAAAAAAAAAuMCwCFHt6D5ECw21e9Mh92ZAeGtJNBSoYAhRQ6SUQVJXccKfJAXOLUJ7v01ys6w..&siteid=7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一级似看大片中文字母 | 亚洲精品一级a级精精彩在线 |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第一簧片在线 | 欧美啊v手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