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聯合國2月24日電(記者顧震球)在聯合國安理會本月輪值主席國中國的倡議下,中國外長王毅23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主持召開以“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以史為鑒,重申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堅定承諾”為主題的公開辯論。以此為開端,國際社會共同紀念聯合國成立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系列活動全面開啟。
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這一重要歷史時刻到來之際,中國以聯合國為舞臺,率先發起并組織以重申《聯合國憲章》承諾為主題的討論,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與積極支持。
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盟國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中國在東方主戰場付出了3500萬軍民傷亡的沉重代價,為贏得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正因為如此,中國人民深切地懂得戰爭的惡果與和平的珍貴。與此同時,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及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中國從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這一大局出發,倡議舉行此次公開辯論,并以此拉開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聯合國成立70周年活動的序幕,就是希望能與世界各國一道,以史為鑒,開辟未來。
以史為鑒,就是要通過重申對《聯合國憲章》的莊嚴承諾,消弭戰禍,維護和平,讓戰爭的陰霾永遠不再出來禍害人類;開辟未來,就是要攜手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世界各國在和平的環境中實現共同發展。
70年前,聯合國的成立基于“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的理念,體現了世界各國人民對“彼此以善鄰之道,和睦相處”的向往,承載了國際社會共同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的美好愿望。
70年來,聯合國走過了風風雨雨的艱苦歷程,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聯合國歷經考驗,在維護世界和平、實現共同發展、促進國際合作方面發揮了核心作用。
如今,盡管世界形勢發生了深刻復雜的變化,但世界多極化向前推進的態勢沒有改變,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沒有改變,和平與發展作為時代的兩大主題也沒有改變。《聯合國憲章》所確立的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和不干涉內政等重要原則,是現代國際法和國際關系的基石,也是建設國際法治必須堅持的核心要素。
回顧70年來的歷程,人們充分認識到,堅持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是人類之福,而偏離和否定其宗旨和原則則會貽害無窮。歷史已經反復證明:只有牢記戰爭的慘痛,和平才有希望。放眼當今世界,一些地區之所以戰火不斷、沖突頻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有關方面未能有效地堅持和踐行《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
應當看到,70年來,雖然世界大戰得以避免,但《聯合國憲章》所描繪的美好藍圖仍未實現:局部戰爭和各類沖突從未間斷,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威脅此起彼伏,世界各國間貧富差距依然明顯,氣候變化等新的全球性挑戰層出不窮,國際關系中各種不民主、不平等的現象仍然存在,違背國際關系準則的行為時有發生。更有甚者,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事實雖然早有公論,但仍有人不愿承認,甚至企圖為當年的侵略歷史翻案,為罪行開脫。對此,國際社會必須警醒。
今天,象征著二戰后各國人民渴望和平的巨幅壁畫依然高懸于安理會會議廳之內,這幅多次見證歷史的壁畫再次聆聽到了各國代表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莊嚴承諾。縱觀70年國際風云變幻,《聯合國憲章》作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以及處理國際關系的“黃金法則”,依然光芒閃耀,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現實意義。結合當今時代潮流和時代需要,不斷豐富《聯合國憲章》的內涵,賦予其新的生機與活力,這才是紀念聯合國成立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真正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