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不透明保送傷害教育公平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李代祥)“南方某高校十年來所招保送生絕大多數為廳官子女”的消息,近日在網絡上熱傳,引發廣泛議論。當貧窮世襲成為一個日益引人關注的社會話題之后,這一消息再次撥動了人們關于教育公平的敏感神經。
“保送生”制度的初衷,本是為優秀學生提供免試入讀重點大學的機會。然而,由于各地執行保送生的標準不夠統一——有的看重學生的綜合成績,有的看重學生的學科成績,有的看重學生的創新能力,有的看重學生的組織才能或社團活動,而保送生的決策過程又常由教師或學校領導決定,學生們很少參與,公示過程多為走過場。如此種種,使得保送生制度在很多地方淪為“暗箱操作”,自然導致一些家庭背景特殊但并不優秀的學生成為保送生。
當下,教育仍是廣大貧困學子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別讓貧困地區學生輸在人生起跑線上已成大多數人的共識,并成為社會公平正義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出臺了削減全國保送生數量的相關規定,北大、清華等一批重點高校也在高考錄取比例上向貧困地區傾斜,諸如此類的政策和舉措,正是對社會期待的回應,也是推進教育公平的務實舉動。
順應這種大勢,在保送生制度尚未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加大保送生制度的規范執行力度,積極推動學生參與遴選,避免并不優秀的學生鳩占鵲巢,真正把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選出來,才能維護教育公平,增強全社會用教育改變命運的信心,形成良好的價值引領。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大道至簡是服務型政府的品格
已是最后一篇
-
大道至簡是服務型政府的品格
責任編輯:賀宏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