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長假,文明旅游總會成為社會談論的熱點,今年也不例外。例如,日前公安部交管局針對有的車輛在高速公路上不遵守交通法規,占用應急車道搶行,阻礙救護車、搶險車、執法車通行,甚至造成嚴重后果的問題,部署了嚴管嚴查嚴處的行動。老百姓對占用應急車道的違法行為,以及全力保障“生命通道”的安全暢通等問題的來龍去脈都很關心,成為網上熱議話題。這些新情況新現象提醒人們認識到,文明出行還應增添依法出行、安全出行的內涵,使大家高高興興文明出行的同時還能遵紀守法、安全回家。
旅途中的不文明行為,不只有道路上的違法駕駛行為。每當假日出游,只要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身邊游客的一些不文明行為:明明豎著“禁止攀爬”的牌子,游客卻視若無睹,或自顧自翻越護欄,或爬到雕像上拍照;明明寫了“請不要投喂動物”,動物園內依然有家人帶著孩子給動物們投喂食物;明明海濱浴場內有垃圾桶,卻依然有游客把自己吃剩的食物垃圾隨意丟棄……
不文明旅游看起來好像只是“小事”,危害卻不容小覷:其一,這些行為往往會給環境造成污染和負擔,增加景區維護和管理成本;其二,會給其他游客帶來視覺和聽覺污染,破壞他人的旅游體驗;其三,成年人在旅行過程中缺乏敬畏觀念、規則意識和自律精神的行為,還會給孩子們帶來潛移默化的負面影響,不利于下一代的成長成才。
倡導和踐行文明旅游刻不容緩。為了遏制游客不文明旅游的行為,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為指南》《中國公民國內旅游公約》《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加強對文明旅游的引導和規范,而且注重從旅游企業、導游、游客等多個方面齊抓共管文明旅游,使得全社會對文明旅游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國慶長假中各地曝出的不文明行為正在逐漸減少,有關中國公民在“出境游”時展現“正能量”的事件也越來越多。但要看到,提升文明素質、徹底消滅不文明出行行為還需要長期努力,這既需要每個人嚴格律己,也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缎煜伎陀斡洝酚性疲喝酥?,旨在追求“風翳凈盡,澄碧如洗”的外在氣候環境。只有不斷增強全社會遵從文明規范、遵守法紀法規的意識,倡導秉持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優秀傳統,才能讓旅游真正成為一件從內到外都“澄碧如洗”“心曠神怡”的美事。(鄭彬)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請讓“孤獨”遠一些
已是最后一篇
-
請讓“孤獨”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