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有兩樣東西,越是經常而持久地對它們進行反復思考,它們就越是使心靈充滿常新而日益增長的驚贊和敬畏: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則。”道德,確實如星空般高遠,無論社會如何變遷,都發出穿越時空的光芒;道德,其實也在咫尺之間的你我身邊,看看那些道德模范即是,心向往之,見善可及。
道德是厚重的,猶如社會之舟遠航時的壓艙石,即便偶有風浪,也能護持著平穩有序;道德也是歡快的,它未必一直板著宏大與沉重的面孔,有時也如一陣陣東風,滋潤著社會春意萌生。正如古典啟蒙讀物《千字文》里的句子: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罔談彼短,靡恃己長。信使可覆,器欲難量……咿呀學語間,那道德的旋律,就撥動了心弦。
道德模范也是如此,他們既平凡又偉大,既令人驚嘆不已也讓人心生親近。他們或許貌不驚人,他們或許工作普通。但是,他們身上總有一股力量,能震動社會的良心,觸發人們心底醇厚的溫情,也激蕩那顆誠摯的向善之心。
30多年資助近300名貧困生順利考入大學,并發動社會力量幫助近2萬名貧困學子圓大學夢,被稱為“大瑤山中筑夢人”的莫振高;身有殘疾,終生無法站立行走,卻自強不息,自己創作工筆畫并開網店謀生的丁紅玉;對患尿毒癥的妻子不離不棄,把左腎移植給妻子,精心呵護家人的艾米爾拉·卡地爾……這些名字,就是在我們這個時代上空閃耀的點點星光,把人們的心靈也照亮了。他們,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身上的斑斑映照,在細微處深埋道德的根脈。
康德在仰望星空時,心底涌動了道德的聲聲感召。同樣,當我們看到這些道德模范,心生景仰,心底也會涌起見賢思齊的念頭。“見善如不及”,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跡,是一股托舉社會不斷向上的力量,召喚著人們向之靠攏。我們在網絡上點贊,在電視前感動,在報告會上落淚,歸根結底,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心中跟自己說一句:我也能做到,我也會去做。用行動去回饋感動,才是我們對道德模范最有力、最讓他們欣慰的回應。
道德是什么樣?在家門之內是相濡以沫,在鄰里之間是友愛幫扶,在社會之中是寬容禮讓。一個人的成長,一個社區的和諧,一個國家的進步,可能追根溯源,都來自當初心底曾經的一份感動,立下的一次決心: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在咫尺之間,當我們踐行道德,可能只是做了一件他人有急伸手一托的平凡事;但是,道德星空高懸,我們也是做了一件如手摘星辰一般非凡、了不起的事。(光明日報評論員)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一個有血有肉的身邊好人
已是最后一篇
-
一個有血有肉的身邊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