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新華社評論員)通篇貫穿著“全面”與“從嚴”兩個關鍵詞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近日印發,明確了道德高線和紀律底線,用“黨紀嚴于國法”和“紀在法前”的硬杠杠,為管黨治黨寫下新的制度注解,也讓人們對全面從嚴治黨更加充滿期待。
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內在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作風建設作為突破口,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為抓手,以反腐倡廉為動力,在固本培元、激濁揚清的實踐中,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思想不斷成熟,開創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嶄新局面。
作風的轉變,能力的提升,人民群眾看得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全面從嚴治黨對準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出重拳、動真格、見真章。從身體力行八項規定到雷厲風行整治“四風”,從堅決查處位高權重的“大老虎”到著力糾正為官不正、為官不為、為官亂為,再到完善黨的建設制度、黨內法規體系,以高標準嚴要求落實從嚴治黨新要求,黨中央從思想建黨和制度管黨兩個維度把管黨治黨全面推向新的高度,全黨作風為之一新,人心為之一振,實現了黨的建設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歷史新跨越。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強決心和扎實行動彰顯責任擔當,贏得人民衷心擁護,受到群眾普遍稱贊,凝聚起億萬人民戮力同心、攻堅克難的磅礴之力,進一步增強了全國人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
信心不是無源之水,是來自改革發展的深厚底氣;定力不是無本之木,要有主心骨的堅強領導。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任務越繁重,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不斷推進黨的自身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治理能力,就越能推動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從嚴治黨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著眼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升黨的執政能力,為我們黨在治國理政中更好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進一步明確了著力點、校準了發力點,表明我們黨對黨的建設規律和治國理政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
從“十二五”到“十三五”,中國正處在改革發展關鍵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在利益多樣、思想多變情況下,體制機制的深層次矛盾相互糾葛,新老問題錯綜復雜、交織疊加,提高改革共識度、把握發展平衡點、尋找公共治理最大公約數的難度在增加,而群眾對發展的期望值也變得更高。這是時代發展對黨的執政能力和治理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人民群眾對我們黨執政為民的新期待。把準時代脈搏,回應人民心聲,必然要求全體黨員干部在理想信念上夯實根基,在能力上不斷提升,以優良作風和過硬本領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業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要管黨絲毫不能松懈,從嚴治黨一刻不能放松”,“既然黨和國家前途命運交給了我們,就要擔當起這個責任”。這樣的政治自覺,來自對黨的宗旨的深刻理解;這樣的堅定抉擇,源自對黨的責任的歷史擔當。面對轉型期改革發展穩定的艱巨復雜任務,“全黨必須警醒起來”,按照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切實“管好治好建設好”,黨才能堅如磐石、更有力量,肩負起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歷史使命,不負人民重托。
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系,重點在正風肅紀、從嚴治黨,關鍵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拆除阻隔在黨和人民之間的不良作風無形之墻,才能鞏固和壯大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抓作風、反腐敗、嚴法紀,黨就會始終充滿凝聚力、戰斗力;充分發揮黨員干部“關鍵少數”重要作用,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就能得到有效貫徹。未來5年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任務很重,只有以全面從嚴治黨的新成效鑄就更加堅強的領導核心,才能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嚴以求實,實以興業。把全面從嚴治黨戰略舉措落到實處,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是當代共產黨人的戰略任務。走過“十二五”,面向“十三五”,一個始終與人民保持血肉聯系,作風優良、堅強有力的人民政黨,必將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中國好作業”給教育提了一個醒
已是最后一篇
-
“中國好作業”給教育提了一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