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 閆祥嶺 史競男)30日,醞釀已久的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首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在電影產業發展日益引發社會關注的今天,這無疑有利于市場主體、政府部門等各方找準定位,用法治夯實電影產業騰飛的基石。
我國電影產業歷經10余年高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各類影視制作公司眾多,院線建設日趨完善,工藝流程不斷細化,產品類型愈發豐富。尤其是近年來,動畫片、喜劇片等各電影類型,均出現了一系列口碑佳、票房好的產品,取得了廣泛的市場影響,展現了我國電影產業發展的成果。
電影產業是市場化和開放程度最高、面對外部競爭力最強的文化產業類別。可喜的是,我國已經形成數量龐大的觀影群體。電影成為群眾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這直接推動我國穩居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寶座,成為世界電影市場上舉足輕重的力量。
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龍頭,電影產業的飛速發展,帶來全產業鏈的不斷進步,其帶動作用和輻射力不斷增強,對經濟社會生活的影響愈發強大。在“互聯網+”概念下,電影產業自身不斷取得技術進步,3D、IMAX等新技術手段不斷呈現外,還與文學、動漫、喜劇等多種藝術形態發生著越來越廣泛的聯系,與網絡文藝的結合更是當前業內關注的焦點。
當然,我國電影產業飛速發展下也存在眾多問題:全鏈條發育不成熟、誠信體系不健全、偷漏瞞報票房、盜版侵權、衍生品知識產權意識不強等,這些問題會干擾電影產業健康發展,必須高度重視、依法處置。此外,與電影產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電影在工業基礎、技術支撐、金融保險、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都存在相當的差距,成為增強電影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障礙。這些困擾電影產業的問題和瓶頸,亟待通過立法加以規范和解決。
立良法,促產業,是我國電影產業發展到現階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新的發展階段,全流程提升中國電影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客觀需要。草案對我國電影產業從明確屬性、降低門檻、加大扶持、規范秩序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規定,這既是對業內需求的直接回應,也是確保電影產業沿著健康、高速軌道不斷前進的有力保障。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綱領
已是最后一篇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