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記者魏圣曜 梁建強)一臺攪拌機、固體垃圾做成塑膠顆粒、三無膠水黏合……媒體調查顯示,造價80元/平方米的低價劣質塑膠跑道中,塑膠顆粒只占不到40元/平方米,中標價則接近120元/平方米,部分政府指導價是180元/平方米。招投標中重低價而輕安全問題突出,加上各環節監管形同虛設,“毒跑道”才得以“跑”進校園。
在出現疑似“毒跑道”的深圳,當地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和廣東省標準化研究院提交的一份《聚氨酯塑膠場地揮發性有害物風險監測分析報告》顯示,廣東省的抽樣調查中,存在不合理風險的聚氨酯塑膠場地比例高達25%。
低價中標的底線應當是安全達標。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小作坊的三無產品低價中標,靠的自然不是產品質量安全可靠。投標方壓低價格以求中標,必然縮減成本甚至降低品質,以確保利潤。在價低者得的環境中,優質優價的產品逐漸被“劣幣”驅逐。
由此看來,“毒跑道”的一大“隱形毒素”正是“低價劣質”。在事關學生身體健康的校園設施設備領域,絕不能片面追求價格低廉。有關部門必須選擇有資質、有信譽且有一定規模的生產企業,必須把產品質量放在第一位、視學生健康為第一要務,嚴格把守各道質量關卡,徹底堵住黑作坊產品流入校園的路徑。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近日表態,經權威機構檢驗確認不符合質量標準的塑膠跑道,要立即鏟除,并叫停在建和擬建塑膠跑道。各地不僅要將補救措施加緊落在實處,更要積極加強對教育設施的財政支持力度,避免一些學校因資金困擾落入盲目追求“低價中標”的窘境。
公眾更期待,在即將開始的暑期,教育、環保、質檢、工商等相關部門立即行動起來,對校園塑膠跑道進行大檢測、大排查,對招投標、施工過程進行再審查、再驗收,發現問題立即整改。對“毒跑道”加工作坊涉案人員,應嚴肅依法查處,絕不能讓一寸“毒跑道”再混進校園。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凡人善舉帶來的力量不平凡
已是最后一篇
-
凡人善舉帶來的力量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