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狀元不如拓展杰出人才之路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記者鹿永建)各地高考成績陸續公布,圍觀高考狀元成為一道熱熱鬧鬧的社會風景線。盡管教育部門三令五申,有識的教育界人士提醒不應炒作“狀元”秀,但是新出爐的“狀元”仍為學校、教輔機構、企業家爭相追捧,成了商業價值飆升的“小金人”。
圍觀高考狀元,到底在圍觀什么?有“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千年“狀元”情結,有商業時代對明星效應的炒作,有附著在分數崇拜上的教育公平期待,此外就是人們對于未來可能的杰出人才的期望。
“狀元”情節需要慢慢淡化,商業炒作應當加以抑制,教育公平的期待必須通過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來滿足,而社會投射到“狀元”身上對英才的期許則需要保護和引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同天賦和成長環境的孩子都應當有公平的受教育機會和不同的成才之路。在此基礎上,還應當有更多讓杰出人才脫穎而出的路途。在當下的環境中,人們往往把杰出人才成長的路徑過分寄托在高考上,有觀念落后的成分,也有杰出人才之路尚不夠多元化的原因。
拓展杰出人才的成長路徑,必須意識到杰出人才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與其把目光都集中在高考這一個環節,不如把關注點均衡分布在高考、大學期間、工作后成才環境等各個階段。其實,近幾年很多高考時成績一般的年輕人,在大學學習和走上工作崗位后不乏杰出表現,都印證了這一點。
從家庭到學校、用人單位,應多些耐心、包容,培育杰出人才成長的制度空間,從而讓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各擅勝場。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別總用眼前利益“算計”古村落
已是最后一篇
-
別總用眼前利益“算計”古村落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