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座安靜校園走出去的每位學生都對學校有著濃濃的依戀,有學生畢業后回校當義務教師。創辦這所學校的校長年近古稀、聾啞殘疾,為了辦學苦苦支撐16年,將自己的全部收入投入學校,生活異常節儉。 (視頻來源:江西衛視)
1.何興武等人創辦"特殊學校" 合伙人臨終囑托:學校要辦下去
南昌三聯特殊教育學校,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譜區。安靜的校園里,一位年近古稀的聾啞校長用手勢介紹著情況。老校長叫何興武。正是這位可敬的老人,憑借瘦弱的肩膀,16年支撐起一片愛的天空,使200多名邊遠山區的聾啞孩子,在愛心的呵護和教育下健康成長。 何興武老人帶著孩子們和小鄔老師還有學校的小狗黑妞,開始出早操。(資料圖片) 提起周氏兄弟,老人興奮得像個孩子似的,咿咿呀呀地想告訴大家關于他們的故事。“我的父親是想告訴你們,當年周氏兩兄弟很關心特殊教育事業,一直希望能把學校辦下去,遺憾的是,他們還沒看到學校成形就走了……”老人的兒子向記者解釋道,辦校不到5年,周氏兄弟先后因病去世,臨終前,他們囑托其父親一定要將學校繼續辦下去。 根據教育部門的批準,三聯特殊教育學校可收學雜費每人每期2000多元(含吃住),考慮到學生家庭困難,學校將學費最大限度地減少到每人每期1590元(含吃住)。盡管如此,能如數繳納學費的學生仍只有極少數,大多數只能繳500元左右。 沒有錢,何興武就把自己和愛人的退休工資全“砸”給了學校,自己和愛人的生活過得異常節儉。 孩子們調皮時用粉筆歪歪扭扭地寫著:何老師。(資料圖片) 因為窮,學校買不起昂貴的菜。大多數時間,孩子一周最多只能吃上一兩次肉。為了能買到更便宜的東西,讓孩子們能多吃一塊肉、多吃兩棵青菜,年近七旬的何興武蹬著三輪車到批發市場買菜,往往一個來回就要花上4個小時左右。 2.從舉家反對到全家支持 “不僅要教孩子們知識 還要教技能”
中國好人何興武。 “學校實在太窮了,人家辦民辦學校都是希望賺錢,(他)一直在貼錢。”由于學校經費緊張,何興武和愛人幾乎把所有退休工資“貼”給學校了。 話外音:“只要我還能動,我就要把學校繼續辦下去。”(資料圖片) “只要我還能動,我就要把學校繼續辦下去。”20年來,為了學校,為了兄弟的囑托,為了承諾,何興武走過多少路,摔過多少跤,吃過多少苦,沒人知道。 3.平凡堅守感召更多愛心 “學校很破 但大家都不愿回家”
12歲的徐三毛,用手語告訴記者,“學校很破,但大家都不愿回家,這里是我們的幸福天堂”。 每天上午9點,在一、二年級“混合班”的教室外面,一位戴著眼鏡的老先生正在踢毽子,踢完后,他又指指黑板上的“踢毽子”,用手語比劃給正在專心看的學生。而后,他又拿起跳繩給學生“示范”,并指指黑板上的“跳繩”,用手語傳達給學生,學生們也不時跟著比劃。
何興武老人與他的學生。(資料圖片) 鄔凱旋,20歲出頭,是在三聯特殊教育學校畢業后留校的一名老師,曾經的她也是經鄰居介紹才到這個學校讀書。 南航國防畢業生向三聯特殊教育學校捐助了電腦。(資料圖片) 經過網絡報道后,社會上越來越多愛心人士關注著三聯特殊教育學校。2009年6月,一名匿名好心網友特意為三聯特殊教育學校送去3000元生活費;南航國防畢業生小趙和同學專門去探望該校師生,并好心捐助幾臺電腦及部分生活用品;有人為學校捐去新書,幫學校建了“愛心書屋”;有人為學校師生送去了衣物和學習用品…… 對于未來,何興武有太多的放不下,孩子們的安全問題是他心中的一塊大石頭。何興武哪都不敢去,幾乎每天都呆在學校,每到夜晚,他都會起床為孩子們看看有沒有踢被子。一旦發現孩子生病的情況,都會立刻送往醫院。只有在學校放假時,他才能回家住上一段時間。 道德點評:
因為同樣是聾啞人,何興武能理解孩子們內心的感受。他希望聾啞的孩子們能和身體健全的孩子們一樣上學就業。他把這份希望變成了責任,一步步地踐行。對孩子們來說,這棟舊樓是他們的 “家”,是他們躲避世俗偏見的“港灣”。這里沒有異樣的眼光,也沒有不信任的猜忌,他們就像兄弟姐妹一樣。在三聯特殊教育學校,孩子們不僅汲取了知識,而且還收獲了幸福。這一切,都源于何興武對堅守友人囑托的篤定,與對孩子堅定且厚重的愛意。
(責任編輯:盧陽)
|
|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第一页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二区 | 亚洲日韩欧美九九精品综合网 | 最新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