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亮,男,1974年9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衛輝市農業農村局農技服務總站站長。從1997年開始,劉廣亮在農技推廣這個崗位上堅守了26年。工作以來,劉廣亮注重先進品種和技術創新,他帶領農技人員,堅持在農業生產一線進行指導服務,每年科普展示玉米、小麥品種50多個,推廣新技術8項以上,主推技術到位率達到95%以上,累計為當地農民增收150多億元。劉廣亮曾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全國農業技術推廣貢獻獎,河南省優秀科技特派員、河南省農技推廣先進工作者、河南省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先進個人等榮譽。
農田就是“工作室”
1997年,劉廣亮從河南科技學院農學系畢業,在校期間,他深受河南省小麥抗病蟲育種首席專家茹振鋼教授教誨,畢業當年他便投身到基層農技工作中。“作為一名農技人員,我的工作就應該在基層一線,農田就是我的‘工作室’。” 劉廣亮總是以這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3年前的入秋時節,劉廣亮讓當地玉米種植大戶郭某軍來試驗基地,為他介紹新技術,“這叫玉米籽粒直收技術,就是把老式收割機換了個‘芯’,可直接脫粒。用上它,咱再也不用整車拉著玉米棒去曬場了,遇上霉雨天,收都來不及!”眼見為實,再加上劉廣亮一番講解,老郭耳熱心跳。“這換了芯的收割機,一畝省120,一年省7200,3年下來就省了2萬多……劉老師還給俺推薦了抗逆防倒防衰技術,每畝又多收100多公斤。”郭某軍心里盤算著,“一年就多掙了1萬多!”玉米在衛輝市的種植面積達40萬畝,經劉廣亮推廣,目前已有10余萬畝用上了直收技術。
像這樣事兒,多得劉廣亮都記不清了。26年來,他的足跡踏遍了衛輝市的村村鎮鎮,為當地農民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種植難題,他的技術累計為當地農民增收150多億元。
用新技術服務農民
為了增強自己的技術儲備,更好地給當地農民推廣實用實惠的技術,劉廣亮先后赴省、市農科院、河南科技學院求學,虛心求教專家,研讀大量專業書籍,并在生產實踐中驗證。同時,劉廣亮還注重先進品種和技術創新,主持參與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20余次,起草制定省級地方標準3項,培育省審新品種2個,創新新技術8項,榮獲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
前些年,獅豹頭鄉大池山村150余畝谷子突遇病蟲害,村干部趕緊向劉廣亮緊急求助。劉廣亮來到大池山村,把技術講座辦到了田間地頭。最終,困擾農戶的難題,終于得到解決,全村20個農業產業示范園和帶貧合作社增收10%。他負責的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帶動發展訂單農業共約6萬余畝,帶動周邊貧困戶300余戶,貧困人口1100人增加收入。
通過孜孜不倦的全面學習,劉廣亮逐漸成為了一位“全科農業醫生”。憑著對季節性農業生產狀況的了如指掌,他為當地農業生產提供了權威決策依據,很多農業生產相關政策舉措都由他出謀劃策。
大災面前勇擔當
2021年7月,衛輝市突發洪水,全市農田內澇嚴。劉廣亮帶領農技員到受災嚴重的各鄉鎮、各村莊駐村蹲點,悉心引導群眾疏浚溝渠、排水曬墑,最大限度降低災害影響。在這幾個月里,劉廣亮一邊根據實情向衛輝市委、市政府提出自己的專業建議,一邊身先士卒沖鋒到第一線,他不顧疲勞,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農田里。劉廣亮制定了技術方案、階段指導意見和提醒、指導視頻等共35期次,現場到戶培訓群眾6.7萬余戶次,指導解決生產疑難問題1200余個。
每年春耕春播工作量很大,為了盡快讓年輕的技術員成長起來,劉廣亮每次下地都會特意帶上一兩個年輕人。“年輕一代的農技人員在服務過程中,要注意和群眾的溝通技巧,讓比較復雜的專業化語言轉化成老百姓能聽懂的白話,不能照本宣科。只有這樣,他才能去按你的指導去做。”劉廣亮經常這樣教導年輕人。
白天忙把“麥”,晚上忙視頻。劉廣亮還參與了中央農廣校發起的“來抖音學農技”助農項目,遭受凍害的小麥如何挽救,麥田除草劑的使用順序……他每天都要把發現的共性問題制作成短視頻發布到抖音上。“我玩抖音也是想讓咱這‘土事業’變得洋氣一些 ,以后會讓關注農業技術的人多多關注我們的賬號。只有這樣,我們的農業技術才能更快地推廣開來,為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貢獻我們的農技力量。”劉廣亮說。(責任編輯:劉朝靈 趙若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