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2月5日電(記者尚前名、姜剛)“盼望了大半輩子的水泥路終于修好了!”站在家門口新修好的水泥路上,安徽省岳西縣來榜鎮花墩村村民劉和平高興地說,過去的一年,不僅路通了,飲水、用電問題也都解決了,村里發生了讓人興奮不已的變化。
地處大別山區腹地的岳西縣,由于歷史、自然等因素,該縣一直是安徽省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縣份之一。2011年中國宣布大幅上調國家扶貧標準線后,這個縣的貧困人口從約7萬人擴大至15萬人,且集中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深山區。
春節期間,記者從岳西縣城出發,在崎嶇盤旋的山路上驅車近1個小時,來到20多公里外的花墩村。這個有700多人的貧困山寨村,平均海拔610米,生態環境惡劣,自然災害頻發。
進入村莊,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座現代化新農村——村里5.6公里的環形水泥路已修通,新建的5個飲水點基本解決了飲水問題,改造好的電也送到了村民家中,村邊近千畝茶園遍布山場,村民的臉上無不洋溢著喜悅之情。
?。矗禋q的劉和平告訴記者,從1998年開始,村民花了5年時間挖了條毛坯路。那條路雨雪天根本沒法走,而且不安全。有一次一個老師上山教學,騎著摩托車就摔到山溝里去了?!叭迦俗畲蟮脑竿褪前崖沸藓?,這個愿望在去年6月份實現了。”
由于該村平均海拔較高,飲水一直是老大難問題?;ǘ沾宕逦瘯敝魅蝿⒂颀堈f,為改變肩挑或挖坑運水現狀,縣水利部門積極從山上勘探水源,新建5個供水站,并鋪設3萬米管道,將水引下山來,確保80%以上的村民用上清潔衛生的自來水。
村民朱月琴正在屋外的水池邊用水龍頭接水。“以前3個家庭一起,在1里外的山上挖個水坑,每家買水管通到家里。天旱時水斷斷續續的,有時還吃不上。”她說,如今水通到了家里,她家在屋外、廚房和衛生間里安裝了3個水龍頭,用水再不用愁了。
與道路、飲水問題一樣,用電問題也得到了解決。這個村的陽邊、上屋等6個村民組、86戶人家,一直用小電站發電機發電,電壓低、供電不穩定。經過改造,去年11月份用電終于正常了。
發生在花墩村的這些變化,離不開縣里實施的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岳西縣扶貧辦主任黃根元說,貧困村之所以貧困,往往受到生產發展和生活改善的通路、通電、通水等瓶頸制約,若僅依靠投入有限的扶貧資金,顯然很難徹底改變貧困村的落后面貌。
黃根元告訴記者,該縣探索推行“各炒一盤菜,共做一桌席”的行業扶貧舉措,創新資源整合機制,實施“照單做菜法”,將整合資金的規?!伴_單子”交給相關行業部門,然后將產業扶貧、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科技等農業專項資金,捆綁使用,集中投入。
來榜鎮黨委書記王剛生說,以花墩村為例,上級部門安排了30萬元扶貧項目資金,這個村以此為契機,整合交通、水利、電力、農委等相關涉農部門的200多萬元配套資金,將道路、飲水、用電等問題“一網打盡”,讓老百姓切實得到扶貧開發帶來的實惠。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現在路修好了,大伙兒就要尋思著如何致富了。”劉玉龍說,根據山區自身特點,各級政府著力推進產業化扶貧,促使貧困農民走上致富路。比如說,發展1畝高標準茶園補助1200元,養母豬1頭、肥豬5頭均補助3000元。
看到村里的巨變,農民的致富念頭越來越足了。春節期間,劉和平一家4口人在盤算著新年的打算,“我今年申請了3畝茶園,能創收近萬元,還在琢磨著其他產業,這樣下去幾年后我也能致富了?!?/p>
- 上一篇:
-
山里彝家人:“這兩年的發展相當于過去的10年”
已是第一篇
-
山里彝家人:“這兩年的發展相當于過去的10年”
- 下一篇:
-
(新春走基層)富而思樂 小村辦起文化節
已是最后一篇
-
(新春走基層)富而思樂 小村辦起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