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大以來基層醫療改革成就巡禮
安徽省肥西縣花崗鎮村民在十七阜衛生站查看基本藥物零差率價格表。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雩田鎮中心衛生院的防保科醫務人員正在為嬰兒進行免疫接種。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雩田鎮夏溪村衛生所村醫向慢性病病人了解治療情況。
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基本建立起遍及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初步建立起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重大傳染病防治取得明顯進展;婦女兒童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基層醫改像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在全國范圍內力求破除“以藥養醫”制度,讓基層老百姓實實在在地享受福利。
優先滿足基層群眾看病需求
20世紀初期,尤其是我國實施新一輪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以來,全國各地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大力推進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
按照“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循序漸進”的改革路徑,基層成為前三年醫改的重點。為此,國家投入幾百億,著力改善老少邊窮地區和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條件,讓最基層群眾看病就醫的基本需求得到優先滿足,不僅有效緩解了因病致貧的情況,還大大促進了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醫改是世界性難題。三年多來,國家在投入巨額資金改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條件的同時,結合全民醫保、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等綜合改革,推進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全面改觀和進步。例如,實施“定編定崗不定人,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府確保績效考核合格的基層醫衛人員收入不低于當地事業單位職工平均收入水平,切斷“以藥養醫”的利益鏈,調動醫衛人員工作積極性。
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得到緩解
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以來,中國農村衛生改革與發展成效顯著。具體表現為:三級衛生服務網絡進一步健全,基本實現每個鄉鎮有1所政府辦衛生院、村村都有衛生室;衛生人才隊伍初具規模,中央財政支持中西部地區鄉、村衛生技術人員和縣、鄉衛生管理人員開展培訓,啟動“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安排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6萬人參加全科醫生培訓,實施農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為鄉鎮衛生院招聘執業醫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鞏固,農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標準增加到300元左右,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額得到提高,并逐步覆蓋到重大疾病;10大類41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面實施,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經費提高到25元。
通過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鞏固新農合制度,農村和偏遠地區醫療服務設施落后、服務能力薄弱的狀況顯著改變。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如今,農村地區15分鐘內可達醫療機構住戶比例提高到80.8%,參保農民自付醫藥費用比例下降到49.5%,災難性醫療衛生支出比例下降到13.8%。可見,城鄉衛生發展差距逐漸縮小,農村居民健康指標已進入快速改善時期。
“十二五”期間,中國政府將在農村地區進一步深化醫改,鞏固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和人才隊伍建設,努力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
結 語
基層醫療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基層醫改的理論、實踐創新,基本制度框架和基本路徑的確立,系統的頂層設計,再加上我國政治和社會制度的優勢、不斷增強的綜合國力和一批有志于推動醫改的干部隊伍,使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廣大城鄉居民將繼續享受醫療改革帶來的實惠,基層人民的健康事業必將譜寫新的篇章!(張蕾 照片均由王偉攝)
- 上一篇:
-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北京朝陽法院:見證法治進步
已是第一篇
-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北京朝陽法院:見證法治進步
- 下一篇:
-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沈家寨衛生院有本績效工資賬
已是最后一篇
-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沈家寨衛生院有本績效工資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