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大以來的10年,是中國出版業大步走向世界的10年。10年的推動,10年的改革,10年的實踐,10年的奮進,為我國的出版事業譜就了絢麗多彩的樂章,也為我國的改革開放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0年的推動,出版“走出去”政策體系更趨完善。在加強文化建設的大背景下,中央和中央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意見,明確鼓勵和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相應的配套措施也已推出。這些針對性強的政策措施,對出版“走出去”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10年的改革,為出版“走出去”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我國出版業堅持深化改革,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印刷、發行、出版、音像等經營性出版單位基本完成轉企改制,非時政類報刊轉企改制有條不紊地進行。全國先后組建了120多家出版傳媒集團,已經有40多家涉及出版傳媒業務的國內企業在海內外上市。目前,我國圖書出版品種和日報總發行量穩居世界第一位,學術著作、學術論文出版和電子出版物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印刷業總產值名列世界第三。2011年,新聞出版全行業營業收入達1.46萬億元,增加值突破4000億元。這些改革成果,為出版“走出去”打下了基礎,鋪平了道路,使出版業有條件和能力走向國際舞臺。
10年的實踐,一批具有實力和競爭力的出版骨干企業發揮了“走出去”主力軍的作用。我國出版企業在境外通過新設、收購、合資開辦圖書、期刊、報紙出版公司30多家。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海外網點已遍布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跨地區、跨國、跨所有制經營的國際出版發行網絡。在上海新聞出版發展有限公司、中國國際圖書貿易集團有限公司的努力下,法國拉加代爾集團在全球的3100多家書店向中國圖書敞開大門。全球最大網絡書店亞馬遜在主頁上開設“中國書店”,有14萬種中國圖書直接面向北美地區讀者。人民衛生出版社兼并加拿大BC戴克出版公司部分業務,安徽出版集團在俄羅斯設立印刷廠,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在美國開辦書店。這些創造了經濟效益同時又提升了海外影響力的“走出去”案例,極大地鼓舞著國內其他新聞出版單位的外向型發展。
10年的奮進,出版“走出去”成績斐然,碩果累累。版權貿易逆差不斷縮小,輸出數量和品種范圍逐步擴大。與2002年相比,2011年我國各類出版物版權輸出總量增長491%,輸出引進比縮小至1∶2.1,對美、加、英、法等重點發達國家的圖書版權輸出總量增長82倍。《于丹〈論語〉心得》、《山楂樹之戀》、“淘氣包馬小跳”系列版權輸出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規模集聚效果明顯。同時,出版物的實物出口穩步增長,數字出版產品出口勢頭強勁。2011年實物產品出口金額達到7396.6萬美元,比2002年增長278%。自2005年我國首次組團參加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以來,參展水平不斷提高,版權輸出逐年增加。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經過多年培育已經成為世界四大書展之一。尤為可喜的是,世界重要書展紛紛邀請我國以主賓國身份參展,擴大了中國出版業在世界上的影響。(范軍/作者為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
- 上一篇:
-
東莞:文化服務抵民心
已是第一篇
-
東莞:文化服務抵民心
- 下一篇:
-
非遺:大力建設中國特色保護體系
已是最后一篇
-
非遺:大力建設中國特色保護體系